第283章 技術轉讓

在演變空間中中華的諸多歷史線上,都顯現了天子盟眾多社團的一個特性,從這些個特性可以摸到這些強勢歷史線的規律。首先所有的歷史線的中華都用了自己的辦法進入工業化。中華文明這個勤勞的性格進入工業化其實是必然的。

對於中華這個國家,只有工業才能強國,但是發展工業必須保障一個前提,穩住農業才能建國。中國不是歐洲分裂的那種狀態,歐洲一個國家農民不穩,比如說法國農民起義,這波農民是絕對不會流竄到意大利發展壯大。民族主義下,在掌握國內輿論的貴族引導下,“你個法國的刁民敢到意大利來,我們貴族老爺會領導意大利人民阻止你。”甚至幾十個歐洲貴族國家還會聯手幹涉法國農民起義。

至於東方就不是這樣,陜西米脂縣的闖王竄到河南,雙方沒有民族隔閡。那個規模,直接讓明帝國內部崩盤。所以西方的農民大起義,由於民族隔閡是得不到全歐洲的響應的。但是東方的農民大起義就是另一個級別。不把農民這個矛盾解決了,你再怎麽工業黨方向正確,在實際操作中上千公裏國土上分布的農民,就是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如果不解決該問題,就會徹底拖垮你這個國家的組織力。

穩住農業,怎麽穩住?這不是主義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是需要錢的。同時發展工業強國也是需要國家物資注入的。

這就陷入了一個矛盾,在發展工業初期,一方面工業需要養人口,工業在初期實驗過程中,在生產上恐怕只對軍事有效果,對生產上是消耗大於產出。所以在初期你投入國家力量養工業人口,其實是在農業上刮油。對於這個問題,享受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士大夫的選擇是休養生息,不進入工業化,或者是非常緩慢的朝著工業化發展。

當然有了外部刺激,當歐洲國家得到東方技術灌輸後,開始工業化的時候,東方的有志之士,只要在東方遭遇一次失敗後,就會立刻發動工業化。至於清朝為什麽沒有出現這個情況,純屬是清朝小族統治大國,在領導人口數十倍與自己的漢族,原本就有一種不安全感。而工業大革命這種全國崛起新興力量的運動中,清朝領導人害怕自己駕馭不住,害怕變革的不穩定影響自己的統治權。

才有了清末在工業革命浪潮下猶猶豫豫的場面,要是漢族的皇帝在這種大一統的情況下兩度被趕出首都,早就如克裏米亞戰爭戰爭後的俄國那樣進行工業改造了。

所以清朝那樣硬生生的在沉默中滅亡,硬生生用無數不平等條約將中華的家底給消耗幹凈,純屬演變空間中諸多歷史線的奇葩。也就是這種將華夏家底耗光的行為,給當時的中國進入工業化只留下了一條路,這就是任迪位面新華社沒有臨近歷史線的原因。

而在其他歷史線上卻是另一種情況,當中華遭到西方工業勢力入侵後,往往第一次失敗,丟不光所有的家底,在皇帝政策開放和引導下,大量的地主階級會被允許鼓勵向著資產階級轉化。要注意東方種田上千年,與外界貿易積累的貴金屬家底是雄厚的。一旦全面開放外貿,大量的貴重金屬朝著世界流入,大量的物資進入東方,是完全可以和平協調中國發展工業早期,穩住農民和投資工業矛盾的。也許皇帝沒有錢,但是地主們絕對有錢,帝國缺發展工業的資本,但是地主們絕對不缺。等到地主們投資工業,賺了錢,帝國上調稅務,那麽整個帝國就可以活起來了。

等到國內資本家主導的國內農民生活需求和工業發展需求再次矛盾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將工業化機器轉為戰時機器。對外掠奪,轉移國內需求矛盾。當然每一條路線都是要發展工業的,否則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中不進則退,就會被整個世界其他發展工業的國家掠奪。

所以在家底厚實的情況下。中華有著很多條選擇。用不著對地主喊打喊殺的。就能用初始資本啟動工業,抵消初始工業發展的巨大投資。平衡農民和發展工業之間的需求。當然要是家底被耗光了,在文明的意志下,中國走向工業化也是必然的。無論多苦多累。中國人是不會放棄中國裏面中這個驕傲,也注定是要往地球主角的位置上爬。不過這樣的話,就不會給沒幹好資本引領工業發展的地主階級任何生存的余地。地主哪怕廢一句話,敢對引領工業化的泥腿子們諷刺一句,都是要被問革的。

任迪的歷史線裏面的資產階級教科書裏面一句評判非常到位,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也就是任迪歷史線上,中華的資產階級就是弱雞,給你個黃金十年,你都不能發展出來重工業。讓歷史硬生生的進入了中華最危亡的時期,最後等待用殺地主解決發展工業同時穩定農民的政治勢力登場。並非中國人不懂的這條路線的殘忍,而是文明的前進的意志下,這只是唯一一條可以成功的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