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第二節(第2/3頁)

  只有在這個時代,他才能在事業上取得那樣的成功,不過人家也就是拿他當高智力電池使用而已。他深受這種缺陷的折磨,也一直在試圖改變,這一點上他與別的天才完全不同。好像是從廣播紀元8年開始,他一直從事降低光速的理論研究,很投人,以至於產生了一種奇怪的移情,他感覺光速就是自己的性格,只要能夠改變光速,也就能改變自己。

  “但真空光速確實是宇宙中最強硬的東西,降低光速的試驗研究就像是對光的不擇手段的酷刑。人們把各種極端的物理手段作用於光,打擊它,扭曲它,折斷它,肢解它,拉伸它,壓扁它,甚至消滅它,但最大的成果也不過是在真空傳播中改變了它的頻率,光的速度則紋絲不動,像一堵不可逾越的墻。幾十年下來,無論是搞理論的還是搞實驗的,都有些絕望了,有一個說法,如果真有造物主,他在創造宇宙時只焊死了一樣東西:光速。

  而對於高Way,這種絕望又深了一層,在我冬眠時他已經快五十歲了,還從未接近過女人,他感覺自己的命運就像真空光速一樣硬,於是顯得更加自閉和孤僻。

  “黑洞項目是在掩體紀元元年開始的,歷時十一年。其實,項目的規劃者們並沒有對此抱什麽希望,無論是理論計算還是天文觀測都表明,黑洞也不可能改變光速,這些宇宙中的魔鬼也只能用自己的引力場改變光線的路徑和頻率,對真空光速沒有絲毫影響。但要使黑域計劃的研究進行下去,就要有超高密度引力場的實驗環境,這只能借助黑洞。還有一個理由:黑域本質上是一個大型低光速黑洞,對一個微型標準光速黑洞進行近距離研究,也許能得到什麽意外的啟示。

  “環日加速器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微型黑洞,但這樣小的黑洞會在短時問裏蒸發。為了得到穩定的黑洞,微型黑洞在加速器中產生後立刻被導出,並被注人到木衛十三內部。

  “木衛十三是木星最小的一顆衛星,半徑只有八千米,只是一個大石塊。在產生黑洞之前,曾把這顆衛星從它的高軌道降低,並使它與城市群落一樣成為太陽衛星,與木星平行運行。與其他太空城不同的是,它位於木星與太陽的第二拉格朗日點.就是我們現在的位置,能與木星保持穩定距離,不需要位置維持。這是人類迄今為止在太空中推送的最大質量的物體。

  “微型黑洞被射入木衛十三,吸入物質後急劇擴大,與此同時,物質進入黑洞時產生的巨量輻射也迅速熔化周圍的巖石。很快,半徑八千米的整個木衛十三都被熔化了.這塊土豆形的巨石變成了一個發著紅光的巖漿球。這個巖漿球體積在慢慢縮小,亮度卻越來越高,最後在一團超強的閃光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據觀測,除了最後被輻射驅散的一小部分物質外,木衛十三的大部分物質都被黑洞吸人。這個黑洞變得穩定了.它的史瓦西半徑,或者說視界半徑,由一個基本粒子大小增長到二十一納米。

  “然後,以黑洞為中心建造了一座太空城,這就是光速二號。黑洞懸浮在光速二號的中心,這完全是一座空城.處於與太空連通的真空狀態,不自轉,實際上就是一個容納黑洞的巨型容器。人員和設備都可以進入太空城對黑洞進行研究。

  “對黑洞的研究持續了多年,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實驗室狀態下對黑洞樣品進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發展了理論物理學和宇宙學的基礎理論。但這些成果對於降低真空光速都沒有幫助。

  “在黑洞樣品研究開始後的第六年,高Way遇難了。按照世界科學院的官方說法,他在研究工作出現的一次事故中‘被吸人黑洞’。

  “其實稍有常識的人都明白,高Way‘被’吸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黑洞之所以成為連光都能吸人的超級陷阱,並非因為它有巨大的引力總量(當然,由恒星坍縮而成的大型黑洞引力總量也是很大的),而是,其有超高的引力密度。從遠距離上看,它的引力總量其實與相同質量的普通物質相當。假如太陽坍縮成黑洞,地球和各大行星將仍然在原軌道上運行.不會被吸進去。只有在十分靠近黑洞的範圍內.它的引力才顯示出魔力。

  “在光速二號中,黑洞周圍有一張防護網,半徑是五千米,在研究工作中人員禁止進入網內。木衛十三的原半徑僅八千米,所以黑洞在這個距離_上引力值與以前站在木衛十三上差不多。這個引力是十分微小的.

  人在那裏的感覺與失重差不多,完全可以憑借太空服上的推進器逃脫。

  所以,高Way不太可能是‘被’吸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