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四節

  《時間之外的往事》(節選)面壁者的幽靈——執劍人

  羅輯對三體世界建立的黑暗森林威懾無疑是偉大的功績.但最終產生這個功績的面壁計劃卻被認為是一個極其幼稚的荒唐舉動。人類當時像個第一次走向社會的孩子。對險惡的外部世界充滿了恐俱和迷茫.面壁計劃就是這種精神沖擊的產物。隨著羅樣把威懾控制權移交給聯合國和太陽系艦隊,人們認為面壁計劃這一歷史的傳奇永遠結束了。

  人們開始對威懾本身進行深入思考,由此誕生了一門學科:威懾博棄學。

  構成威懾的主要元素有:威懾者和被威懾者,在黑暗森林威懾中分別是人類和三體世界;威懾操作,發射三體世界坐標導致兩個世界毀滅;威飯控制者,掌握發射開關的人或組織;威懾目標,三休世界放棄侵略並向人類世界傳遞技術。

  以威懾者和被威懾者同歸於盡為後果進行的威懾,被稱為終極威懾。

  與其他類型的成飯相比.終極威懾的特點是:一旦成威懾失敗,那麽再進行威懾操作對於威懾者來說便毫無意義。

  終極威懾成功的關鍵在於,必須使被威懾者相信,如果它不接受目標,就有極大的可能觸發威懾操作。描述這一因素的是威懾博弈學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威懾度。只有威懾度高於80%,終極威懾才有可能成功。

  人們很快發現一個極其沮喪的事實:如果黑暗森林威懾的控制權掌握在人類的大群體手中,威懾度幾乎為零。

  讓人類集體做出毀滅兩個世界的決定本來就極其艱難,這個決定遠遠超出了人類社會的道德和價值觀底線,而黑暗森林威懾本身的情形使這種決定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如果威懾失敗,人類還有至少一代時間可以存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對活著的人就是全部了;如果因失敗而進行威懾操作,向宇宙廣播兩個世界的坐標,那毀滅隨時都可能到來,這個結果遠糟於放棄威懾操作。所以,當威懾失敗時,人類的群體反應是完全可以預測的。

  但個體的反應無法預測。

  黑暗森林威懾的成功,正是建立在羅樣個體的不可預測上。當威懾失致時,決定他行為的更多是他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因素,即使是基於理智,他個人的利益與人類整體利益未必契合。威懾紀元初,兩個世界對羅輯的全部人格特征進行了極其詳細的研究,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模型,人類和三體的威懾博棄學者們得出了幾乎相同的結果:依威懾失敗時的精神狀態不同,羅拜的威懾度在91.9%至98.4%之間浮動,三體世界絕對不敢冒這個險。

  在威懾建立後很短的時間裏,雖然還沒來得及進行上述的深入研究,但人們很快覺察到了這個事實,聯合國和太陽系艦隊立刻把威懾控制權交還給羅輯,就像扔出一塊滾燙的鐵。從收回到交還控制權。前後只有十八個小時的時間,但這段時間已足夠水滴摧毀環燒太陽的核彈鏈以阻止人類進行坐標廣播,而敵人沒有行動,這被認為是三體世界在這場戰中的最大失誤,而人類則冷汗淋漓地長出了一口氣。

  於是,羅樣一直掌握著黑暗森林威懾的拉制權。他的手中,先是握著太陽核彈鏈的起爆開關,後來握著引力波的發射開關——兩個世界的戰略平衡,像一個倒放的金字塔,令人心悸地支撐在他這樣一個針尖般的原點上。

  黑暗森林威懾是懸在兩個世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羅輯就是懸劍的發絲,他被稱為執劍人。

  面壁計劃並沒有成為歷史,人類無法擺脫面壁者的幽靈。

  如果說面壁計劃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的怪物,那黑暗森林威懾和執劍人在歷史上卻有過先例。公元20世紀華約和北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冷戰就是一個準終極威懾。冷戰中的1974年,蘇聯啟動Perimeter計劃,建立了一個後來被稱為末日系統的預警系統,其目的是在北約核突襲中,當政府決策層和軍隊高級指揮層均被消滅、國家已失去大腦的情況下,仍具備啟動核反擊的能力。它利用核爆監測系統監控蘇聯境內的核爆跡象,所有的數據會匯整到中央計算機,經過羅輯判讀決定是否要啟動核反擊。這個系統的核心是一個絕密的位於地層深處的控制室,當系統做出反擊的判斷時,將由控制室內的一名值班人員啟動核反擊。公元2009年,一位曾參加過Perimete戰略值班的軍官對記者披露,他當時竟然只是一名剛從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二十五歲的少尉!當系統做出反擊判斷時,他是毀滅的最後一道屏障。這時,蘇聯全境和東歐已在火海之中,他在地面的親人和朋友都已經死亡,如果他按下啟動反擊的按鈕,北美大陸在半個小時後也將同樣成為生命的地獄,隨之而來的覆蓋全球的輻射塵和核冬天將是整個人類的末日。那一時刻,人類文明的命運就掌握在他手中。後來,人們問他最多的話就是:如果那一時刻真的到來,你會按下按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