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章 復校經費

天津,南開大學的校址處,工人們已經將原來的廢墟清理幹凈,各種建築材料也正源源不斷的運送過來。

抗戰期間,南開大學早遇到日軍的轟炸,校舍被毀,幾乎所有建築都被夷為平地,唯一保留下來的建築就是思源堂,思源堂也中彈起火,還在是可以修復的。所以在抗戰結束以後,思源堂便是南開大學首先進行修復的老建築。

如今南開大學的復建委員會也被設立在了思源堂,老校長張伯苓更是親自坐鎮,指揮南開大學復建工作。

等到秋天,南開大學就得復課了,只有一個思源堂,根本就無法滿足師生的需求,連上課的地方都不夠用,更別說是教職工的辦公室和宿舍了。所以當務之急,是需要建設一些房屋,作為學校授課和教師辦公之用。

張伯苓坐在辦公室中,手裏拿著一份采購預算,雙眉緊鎖,面色凝重。

如今的南開大學已經被劃歸為國立大學,南開大學的校園重建自然也是教育部掏錢。張伯苓將南開大學的重建預算報到教育部以後,被教育部七砍八砍的,少了一大半,不過這也在張伯苓意料當中,畢竟南京方面財政困難,也不可能是南開大學要多少錢,教育部就給多少錢。

在張伯苓看來,只要教育部給錢,那就是好事情,就辦學而言,張伯苓是專業的,錢多有錢多的辦法,錢少有錢少的辦法,就怕教育部一分錢不給,那南開大學就真的沒法復校了。

然而教育部即便是答應給錢,可這錢給的也不痛快,整整拖延了兩三個月,重建經費才算是送到南開大學的手上。

經費慢了三個月,肯定會影響南開大學的重建進度,也會影響秋天學子們復課,但這些都是小問題,關鍵是過去的三個月裏,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嚴重,教育部所批復的經費原本是勉強能夠重建南開大學的,但經過這三個月的拖延後,經費卻已經不夠了。

張伯苓校長也正是為了這件事情而發愁。

放下那張采購預算,張伯苓苦惱的拿下眼鏡,揉了揉眼睛,隨後開口吩咐道:“實在不行的話,就只能再縮小一下校舍的規模了,看看有什麽是沒必要的,能減就減吧!”

“校長,這些是已經精簡過的了,實在是不能再減了。”旁邊一人開口說道。

“可是照著這樣建下去,我們的錢根本就不夠買材料的!”張伯苓無奈的說。

“校長,要不然您再去想想別的辦法,看看有沒有其他渠道可以籌錢?”那人開口問道。

張伯苓“化緣和尚”的外號可不是白叫的,當年籌建南開大學,就是張伯苓去四處求人化緣,一點點的籌集資金,最終建立起了南開大學。

張伯苓卻搖了搖頭:“難啊,今時不比往日了,以前日本人還沒有來,跟別人討錢自然是容易一些,可日本人來了之後,這京津之地的富戶也都逃走了,他們早就失去了京津的產業,留下來的那些能保住產業的人,十有八九做了漢奸,如今也被清算了。現在國家是百廢待舉,局勢也不太平,哪會有人掏錢出來建學校啊!”

“實在不行的話,去找清華大學或者北京大學幫幫忙,這些年,我們跟清華北大共同治學,他們底子厚,說不定能幫襯咱們一些。”那人又說道。

抗戰期間南開大學與清華北大一起南下,公共成立了西南聯合大學,如今也是一起北上復課。雖然南開大學在天津,清華北大在北平,可三所學校也算是共過患難,互相之間是有情誼的,如今南開大學有難,找清華北大幫忙也不為過。

然而張伯苓卻還是搖了搖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咱們的經費不足,我想清華和北大的經費也不充裕,估摸著他們現在也正缺錢呢!咱們三所學校畢竟有著八年的患難之情,我要是向他們開口,他們肯定不會袖手旁觀,定會給錢與我,可這與取他們的血肉喂咱們自己有何區別?這種事情我做不出來。”

“但是我們的錢真的不夠,若是按照原來規劃的校舍繼續建設下去的話,建到一半就得停工。”

“哎,可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張伯苓長嘆一口氣,隨後開口說道:“實在不行的話,就先建上幾排簡單的瓦房臨時充當校舍,再不行就像在昆明那樣搭草棚,等以後咱們有錢了,再推倒重新蓋!”

就在此時,外面有人敲門進來。

“校長,外面有人找您。”

“是什麽人?找我有什麽事情?”張伯苓開口問。

“那人自稱是從美國回來的,是受到仲述先生所托,專門來找您的,他還帶了一封仲述先生的親筆信。”

“仲述”是張彭春的表字,張彭春也曾經在南開大學擔任過教授,所以南開的老師會稱呼張彭春為最“仲述先生”而不是“張先生”,也是與張伯苓進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