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八章 朝裏有人好辦事(第2/3頁)

然而日本人卻搞起了自殺式的攻擊,一個個不要命的為天皇盡忠,臨死也得拉上一個美國人墊背,壓根就沒有人投降,美國人哪見過這種打法,這也使得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傷亡大幅度增加。直到付出了很慘重的代價之後,美軍才明白過來,管他什麽繳槍不殺舉手投降,只有死了的日本人才是好日本人。

馬裏亞納海戰時,日軍雖然慘白,但是“神風特工隊”的自殺式襲擊也是大放異彩,而到了硫磺島戰役,日軍更是各種玉碎打法,跟美軍打出了1比1.23的傷亡比。未來有一部《血戰鋼鋸嶺》的電影,裏面關於戰爭的場面讓人感覺觸目驚心,而實際上鋼鋸嶺上的戰鬥,比電影描述的更加慘烈。

……

既然給了杜魯門一筆競選資金,陳強也開始關注起美國總統大選的情況。

羅斯福一直被各種疾病所困擾,其中最致命的當然是腦血管疾病。當時的醫生根本意識不到高血壓的危害,甚至認為高血壓是好事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羅斯福的病情也沒有進行有效的控制,這使得羅斯福的身體情況越來越糟糕。在1944年底美國總統大選的時候,很多“知情人”已經意識到,羅斯福恐怕活不過他第四個任期了。

一旦羅斯福在任期內去世,按照美國的法律,將由副總統接任,所以1944年美國總統大選當中,副總統的提名對於民主黨來說也是尤為重要。

各個機構的民意調查都顯示,現任副總統華萊士是最受歡迎的人選,也是最有可能獲得副總統提名的人,甚至有一些聲音希望羅斯福不要再參選了,而讓華萊士來競選總統。

而事實上,在民主黨內部,絕大多數人並不希望華萊士獲得副總統的提名。因為華萊士的政策主張比較偏向於工人階級,這肯定讓很多大資本家感到不爽,因此華萊士的民調行情雖然非常好,但是在民主黨內部卻有不少的政敵。在爭取黨內提名的最關鍵的五六月份,羅斯福更是將華萊士派往中國訪問,來回一個多月的時間,華萊士也就不能進行競選活動。

華萊士結束了中國的訪問,返回美國後沒過多久,民主黨便召開了民主黨國民大會。由於羅斯福參選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所以這一次民主黨國民大會,主要是選出副總統的民主黨提名人。

四位副總統提名人選的候選人分別是現任副總統華萊士,參議員杜魯門,參議員約翰-班克黑德、和參議員斯科特-盧卡斯。在投票當中,華萊士獲得了429張選票,而杜魯門只獲得了319張選票,另外兩為參選者的選票都不足100張,華萊士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但是根據規定,參選者必須獲得50%以上的選票,才能獲得提名,所以得票的前兩名,也就是華萊士和杜魯門,還需要參加第二輪投票才行。

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些反對華萊士的民主黨人士,連夜進行遊說,希望大家不要支持華萊士,轉而支持杜魯門,結果在最終的投票當中,原本票數落後的杜魯門,獲得了90%以上的選票,而華萊士只得到了不足10%的選票,杜魯門也順利的成為了民主黨副總統的候選人,搭档羅斯福參加194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可以說杜魯門之所以能夠獲得副總統的提名,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民主黨內部討厭華萊士。

得知杜魯門順利提名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之後,陳強也是長出了一口氣,陳強心中還是比較擔心自己會改變歷史,萬一提名副總統的不是杜魯門,那可就糟糕了。但從結果看,陳強還是想得太多了,他這一只小蝴蝶,還真沒有那個本事去改變歷史的走勢。

在陳強看來,年底的總統選舉已經完全沒有懸念了,羅斯福的威望是沒有人能夠比擬的,無論共和黨派誰出來參選,都不可能擊敗羅斯福。

而且戰爭也正向著勝利的方向在發展,諾曼底登陸以後,歐洲戰場上不斷的傳來勝利的聲音,德軍節節敗退,特別是在八月份的時候,盟軍攻入巴黎,光復了法國,歐洲戰場大局已定。這些好消息,都會讓羅斯福得到更多的選票。

……

紐約的街頭上,全都是兩黨總統競選人的廣告。民主黨的參選者是羅斯福和杜魯門,而共和黨推出的參選者則是紐約州州長托馬斯-杜威,他的搭档是俄亥俄州州長約翰-布裏克。

托馬斯-杜威作為紐約州的州長,平時也是經常經常出現在紐約的報紙上,陳強也跟他有過數面之緣。至於俄亥俄州州長約翰-布裏克,陳強是真的不認識了。

陳強望著街邊托馬斯-杜威的競選廣告,心中暗道:“真沒想到,共和黨竟然讓托馬斯-杜威去跟羅斯福競爭,這是雞蛋碰石頭,還是破罐子破摔呢?托馬斯-杜威那麽年輕,對手又是羅斯福,肯定沒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