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制勝法寶(第3/3頁)

這一次,福雷斯特-唐斯處在第二道,而陳強則是處在第五道,兩人之間隔得比較遠,互相之間也不會影響到對方。即便是某個人被跨欄絆倒,也不會摔出去兩個賽道。

終於,六位選手都已經準備完畢,一聲槍響之後,他們幾乎同時沖出了起跑線。

陳強使用的依舊是八步上欄的技術。

七步上欄的技巧,陳強也嘗試練習過,但最終還是無法掌握。

八步上欄改為七步,優勢自然是非常明顯,因為可以少跑一步。

以劉翔為例,他跑110米欄全程一共是41步,假如成績是13秒的話,那麽每步的平均耗時會超過0.3秒,這也就意味著他少跑一步就至少節約0.3秒。考慮到起跑步頻高於欄間步頻,且改為7步上欄後每步增加約0.245米長度,也會多耗時間。所以,技術成功轉型後,成績提高0.2秒是比較客觀的計算。對於110米欄來說,0.2秒實在是太重要了,這也是劉翔拼著受傷也要將八步改成七步的原因。

但是這個技術實在是太難了,即便是放在後世,能夠掌握這門技術的運動員也沒有幾個,陳強的身體素質,就更加學不會了。

發明七步上欄的運動員是芬蘭選手布呂加雷,他是一個身高2米04的大個子,天生腿長,所以能夠駕馭七米上欄這門技術,如果讓他用八米上欄的話,反而會有些憋屈。

可現在的陳強勉強算是長到了1米83,沒有布呂加雷那樣的大長腿,自然也就沒法使用七步上欄。

陳強使用的是八步上籃的技術,福雷斯特-唐斯使用的也是八步上欄。不過陳強能夠看出來,福雷斯特-唐斯並不是經過專業訓練的,而更像是一種起跑習慣。也就是說福雷斯特-唐斯在日積月累的練習當中,找到了八步上欄的技巧,然後自然而然便將其轉換成了一種技術。

而且福雷斯特-唐斯的八步上欄速度,幾乎與陳強持平,這也讓陳強小吃一驚,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純靠身體本能所形成的技術,竟然能夠跟經過訓練的技術相提並論,這個福雷斯特-唐斯不愧是110米欄的超級天才。

兩人幾乎同時跨越了第一個高欄,緊接著,第二個欄,兩人也不相上下,隨後第三個欄,兩人依據是齊頭並進。

福雷斯特-唐斯的跨欄技術,已經進入到速度型的階段,所以在前三個欄,他跟陳強是不相上下。

不過第四個欄開始,陳強終於開始發力了,因為經過前三個欄後,陳強已經調整好了自己的跨欄節奏。

跨欄運動在六十年代才從速度型技術階段進入到節奏型技術階段,這個時候運動員更加重視跨欄的節奏和動作的連貫,將跑與誇的技術更好的結合在一起,這也使得跨欄運動有了一個很大的發展。

所以在第三個欄之後,陳強已經進入到了自己的節奏當中,而對於三十年代的福雷斯特-唐斯來說,他並沒有這個概念。這相當於技術上領先了一個時代。

但節奏型技術並不是陳強真正的“殺手鐧”,面對福雷斯特-唐斯這種天才運動員,陳強也不指望一個節奏型技術就能夠戰勝對方,人家畢竟是頂級的運動員,萬一要是爆發一下小宇宙,那真的就如同開掛了一般,領先一個時代的技術,也不一定能贏得了他們。

陳強在110米欄項目上的終極武器,是擺動腿的下壓速度和起跨腿的提拉速度。

擺動腿下壓和起跨腿提拉,算是跨欄運動中的核心技術。在跨欄運動中,擺動腿著地時,支撐的方式是與平跑不同的,平跑的時候,腿著地支撐有一個曲腿的過程,曲腿的時候前蹬的阻力可以通過膝關節和踝關節緩沖。

但是跨欄運動中,下欄的時候為了提高身體的重心,擺動腿的整個支撐過程,大小腿幾乎是伸直的,沒有曲腿的話,膝關節的緩沖作用就沒有了,只剩下踝關節的緩沖,受到地面的沖擊力也要更大。跨欄運動員的腳踝以及跟腱容易受傷,也是因為這個緣故。

而在這個階段,如果是加大擺動腿下壓的速度,提高起跨腿提拉的速度,必然會使得擺動腿更早著地,起跨腿也更早的前進,過欄的速度會因此而提升。

陳強之所以使用這種技術,因為這正是未來劉翔的技術特點之一,過欄的速度不僅快,而且速度損失還小。

後世中國掀起跨欄熱的時候,陳強曾經專門研究過劉翔的跨欄技術,對於劉翔的這種技術特點自然是非常清楚,而且他也知道這種技術是比較適合黃種人的,因此他就學習了這種技術。

從劉翔那裏復制來的技術,才是陳強在110米欄項目上真正的制勝法寶!

至於這種技術的效果如何,劉翔可以打破世界紀錄,就足以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