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民國時期也有鍵盤俠(第3/4頁)

雖然水災是發生在去年,但是這次水災的範圍實在是太大了,持續的時間也很長,比如武漢在水裏泡了兩個多月。像是武漢那種大城市尚且如此,小地方受災情況就更嚴重了。

一些小的城市,除了比較堅固的建築之外,其他的房屋全都倒塌了,老百姓沒有了房子,流離失所。

更嚴重的是,水災淹沒了很多的秧苗,這造成了糧食供應的危機,很多地方的人並沒有被洪水淹死,而是沒有東西吃被餓死的。

政府方面救災不利,簡單的說就是沒往救災裏投錢,所以救災也變成了長期的工程,1931年夏天發生的水災,這都快到1932年的夏天了,按說各種災後重建的工程都該起來了,可報紙上卻仍然在談論救災的方案!

陳強看到這些新聞,不由得想起了未來某些國家,要修個工程,先討論個幾年,討論完畢後發現,之前討論的結果已經過時了,然後再進行新一輪的討論。

“等這些人討論完該用什麽方法救災時,估計災民都死光了!”陳強一臉失望的嘆了一口氣。

他將報紙翻向了下一頁,又看到了一位南京學者所寫的文章。

這文章的大體意思是說,整個江南都遭了水災,所以全體民眾應該團結起來共渡難關,參加奧林匹克這種浪費錢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了,派運動員去遙遠的美國參加比賽,並沒有實際的意義。

就算是拿了冠軍,也不能讓災民吃飽肚子,所以應該將用於體育運動的經費,全都捐給那些受災的災民。奧運會就不要去了,等到國家渡過難關再說。

又是一個反奧運的聲音,只不過這個人的出發點不同,他不是站在東北淪陷的立場上,而是站在江南水災的立場上。

望著波濤洶湧的江面,陳強突然覺得,這次南京的募捐之旅,好像並不是那麽容易。

……

抵達南京後,陳強又看到了好幾篇抵制奧運會,抵制西洋體育的文章,這一次寫文章的人沒有提東北,也沒有提水災,而是站在發揚國術的角度上講的。

有一篇文章直接呼籲“國人應從此脫離‘洋體育’,提倡‘土體育’!中國人請安於做中國人,請自中國文化之豐富遺產中,覓取中國獨有的體育之道!”

還有一篇文章是這樣寫的:“今後之體育,應以國術為宗,舶來者絕不可取!中國傳統體育中蘊藏著豐富的養生之術,世界一切之文化中,關於養生之道,絕無如中國文化之豐富者。敢斷言曰,關於祛病延年之術,中國必為世界第一無疑也!”

很顯然,“土體育”也借著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的契機,開始向“洋體育”發難了!

媒體上連篇的報道,對於陳強的募捐之旅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陳強在中央國立大學奮力的演講了一番,最終募捐到的捐款只有幾十塊。這大大的低於陳強的預期。

而隨後,陳強在南京的另外幾所大學募款,同樣是非常不順利,甚至有學生直接向陳強提出,他應該放棄參加奧運會,把募捐到的善款全都捐出去。

整個南京的行程結束後,陳強一共才收到了三百多塊的捐款,和清華大學一個學校的捐款差不多。

人都是很容易收到輿論影響的,在三十年代是這樣,在二十一世紀也是這樣。未來的縫肛門事件,還有八毛錢治療腸梗阻,輿論那麽一引導,每個人都是不分青紅皂白的罵醫院,而且還覺得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至於真相,已經不重要了。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陳強在南京的募捐之旅,遭遇到了滑鐵盧。

按照陳強原本的計劃,剩余的3000塊大洋,南京、上海、杭州,這三個城市湊一湊就差不多了。但是現在看來,這個計劃還是太理想化了。

南京只籌到了300大洋,陳強覺得聽虧的,畢竟從北平到南京的路費也挺貴的。

不過陳強還是寄希望於上海。他曾經在上海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之前獲得遠東運動會冠軍時,上海的媒體也是著重的報道過。而且上海是遠東最繁華的城市,那裏大學多,有錢人也多,陳強覺得應該可以在上海籌集到1000塊以上的比賽經費。

抵達上海後,陳強才發現,自己錯了。

現在的上海,除了租界之外,幾乎是一片廢墟!

復旦大學的校址在江灣,一二八的時候江灣地區成了日軍軍營所在,所以復旦只能遷走,跑到徐家匯的復旦附中去上課。

同濟大學是在吳淞地區,這裏在一二八時遭到日軍的轟炸,學校毀於一旦。

交通大學,校舍也在江灣,一二八時被炸毀。

陳強之前練習跑步的勞動大學,被炸的只剩下門口的紀念碑和一座鐘樓。

看到這一片廢墟,陳強心中產生了一種無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