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抗爭者(第2/4頁)

結果日本人不但願意承擔參賽經費、還願意給出場費,如果日本人沒有圖謀的話,怎麽可能舍得下這麽大的本錢。

而陳強又是個身無長物的窮光蛋,他身上唯一能夠被日本人看重的,也就只有那個“亞洲最快”的稱號了。陳強稍微分析便猜到,日本人請自己去朝鮮參加巴斯,肯定是沖著“亞洲最快”的名頭來的。

按照陳強的記憶,日本選手吉岡隆德在1930年到1933年之間,多次打破了亞洲紀錄,歷史上的吉岡隆德,從10秒7開始,到10秒6、10秒5、然後再到10秒4,最後在1935年甚至跑出了一個10秒3的成績,平了當時的世界紀錄。

根據歷史上吉岡隆德的成績,陳強幾乎可以斷定,現在的吉岡隆德,至少也已經達到了10秒7的成績,甚至會更快!

陳強也已經猜到,因為吉岡隆德已經可以跑出更快的成績,日本人覺得吉岡隆德可以戰勝陳強了,所以才邀請陳強參賽,為了從他手中奪走“亞洲最快”的稱號。

如果是在四五個月前,面對日本人的參賽邀請,陳強或許還會稍微的慫一慫,但現在已經不一樣了,陳強的身體開始進入到發育期,他要比遠東運動會時更加強壯,即便是短跑技術上沒有提高,陳強的成績也會因為身體的成長提高。

……

天津有直接前往朝鮮的船,不過並不是專門的客輪,而是客貨兩用的輪船。船上的客人也都是日本人,基本沒有中國人和朝鮮人。

這個時代的朝鮮實在是太窮了,要啥沒啥,對於中國的商人來說,跟一群窮鬼做生意根本無利可圖。

由於這艘船是客貨兩用,所以速度並不快,而且舒適度也不好,陳強也沒有心思欣賞海上的風景,直接躺在床上,然後進入到訓練空間中。

兩天多的航行後,輪船終於達到了朝鮮的濟物浦。

濟物浦就是今天的仁川,朝鮮王朝時期仁川並不是對外開放的港口,後來仁川對外開港時被稱為濟物浦,日俄戰爭時候還在這裏爆發了一場海戰。等到二戰結束以後,濟物浦才恢復了仁川的名字。

日本方面也派了車到濟物浦的港口,將陳強接到了京城府。

京城府的前身就是朝鮮王朝的首都漢城府,也就是未來的韓國首都首爾,1910年日韓合並以後,日本人將漢城府改名為京城府,這個“府”就相當於當時日本的“市”,京城府這個名字一直使用到1946年人,然後才改回了漢城市。

此時的京城府很破敗,完全沒有未來首爾繁華的樣子,道路兩邊都是一些低矮的小破瓦房,路上的行人也都穿著朝鮮的傳統服飾,陳強甚至還看到很多穿韓服的婦女。

直到進入到市中心地帶,路邊才出現一些兩層或者三層的建築,這些建築的所有者基本都是日本人,很多商鋪外面掛著的招牌,卻都是漢字或者日文寫成,完全見不到韓文。

日本已經在朝鮮經營的三十余年,整個京城府的市中心地帶,已經有很多的日本居民。朝鮮人能夠住在市中心的,都是那些投降了日本,甘為日本做事的“朝奸”。

日本人給陳強安排的住處很不錯,旅店是日本人開的,給了陳強一個日式的套房,裏面一間是榻榻米,外面一間則是客廳,客廳裏有個日式的小方桌,可以坐在桌邊喝茶。

吃飯也不用陳強操心,自然有人給安排妥當,另外旅店旁邊還有一個日本人開的居酒屋,若是陳強餓了也可以去吃些小食。

……

陳強在旅館裏休息了一天,次日上午,陳強吃早飯後,便被日本人接到了比賽場地觀看比賽。

這是一個很簡陋的運動場,只有中間的主席台砌了幾層看台,周圍則是一片的空地。

陳強被請到的主席台上就坐,吉岡隆德和另一個二十來歲的運動員早已經等候多時。

“陳君,我們又見面了。這一次,我一定會努力去戰勝你的。”吉岡隆德開口說道。

旁邊的翻譯將吉岡隆德的話翻譯給了陳強。陳強則笑著回應道:“我也很期待再次和吉岡先生交手。”

吉岡隆德又指了指身邊的那個二十多歲的男子,開口介紹道:“這位是我的前輩南部忠平,這一次他也會參加百米短跑的比賽。”

“陳君,很高興認識你。”南部忠平微微一鞠躬,用日本人的禮節向陳強表示問候。

“我也很高興認識你。”陳強則伸出右手,接著說道:“南部先生在遠東運動會上獲得跳遠和三級跳遠兩項冠軍時,我也曾目睹了南部先生的風采,沒想到南部先生還精通百米短跑。”

“原來陳君已經看過我的比賽了。”南部忠平也伸出右手,與陳強握手後,接著說道:“其實遠東運動會的時候,我也看過陳君的比賽,我對陳君的印象也非常深刻。沒想到這麽快,就能夠和陳君同台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