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艱難挑戰(第2/3頁)

當初揭幕戰還是一個新人菜鳥的時候,他都能在澳大利亞大獎賽闖入積分區,今天還能不如當時的菜鳥水平?

“可能是期望變高了吧,當初我們的目標,只是飛能跑完全程就可以了,名次什麽的不重要。”

“但是現在……”

說到這裏的時候,亨利的嘴角下意識的流露出“羞澀”的笑容。

“現在我想的是飛什麽時候能成為冠軍。”

“不只是你,所有車組成員都是這麽想的。”

“對啊,飛到底什麽時候才能站上那個最高的領獎台呢?”

亨利感嘆了一句,然後把目光放在環形屏幕,上面有著張一飛車載攝像頭傳輸回來的畫面。

只是受限於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加上無線帶寬很有限,畫面並不是很清晰,甚至還伴隨著卡頓。一般情況下,哪怕就是車組成員,都是主要看賽道轉播的畫面。

不過賽道上可是有22輛賽車,導播不可能把鏡頭都放在一名車手身上,哪怕就是舒馬赫都不可能。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都只有前排車手,才有更多的露臉資格。

而墊底的後排車手,除非是發生事故或者被套圈了,否則就連姓名都不配擁有,還想露臉?

畫面上張一飛的行駛速度並不是很快,依然是他那種標志性的“烏龜”風格。

這倒不是張一飛故意想要開慢,以前是因為對於賽道不熟悉,需要用幾個技術測試圈,來慢慢摸索賽道特性。

而這一次張一飛相對來說,對於賽道很多數據都已經爛熟於心了。但是另一個問題也就隨之出現,那就是這輛賽車的駕駛感覺,總有那麽一點不順手,無法很快做到如臂指使。

畢竟這輛賽車只是備用車,之前九站也是由伯爾代斯駕駛,哪怕根據A1賽道的特性,進行過賽車針對性調校。但是很多手感上的東西,依然還是伯爾代斯的風格,比如說轉向齒比、刹車油門踏板力度調校等等。

當然,練習賽的作用,就是用來給車手調校賽車的。張一飛把這些不太適應的駕駛感受反饋給車隊,讓他們都記下來。等跑完技術測試圈進站,會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新一輪的調校。

奧地利A1賽道的彎道不多,相比較其他賽道十幾個彎道起步的標準,A1賽道總共才9個彎道,都沒有上雙位數。

彎道少,就代表著直道多,特別A1賽道經常一段長直道後,直接就來個90度的直角彎,完全不給車手任何的緩沖余地,賽道布局簡單而粗暴。

所以面對這種賽道,將會出現非常頻繁的急刹車、急加速場景,對賽車機械穩定性的要求很高。並且引擎性能強悍的車隊,也在A1賽道上占據很大的優勢。

很不幸的是,無論是機械穩定還是高性能引擎,這兩方面普羅斯特賽車一個都不占。所以想要跑出好成績,沖擊積分區甚至是領獎台,就更加要求張一飛對刹車點以及過彎路線的精準判斷。

他唯一能追回劣勢的地方,就是A1賽道上那一個個兇險無比的急轉彎!

但問題是,受過一次骨傷,三個月沒有參加正式比賽的張一飛,還是在自己的新人賽季,他重返賽道第一場比賽,真的能追回這些劣勢嗎?

按照對一般車手的標準,這種前提之下張一飛能正常發揮就不錯了,就別想著什麽追回劣勢。但現在很多人對於張一飛的要求,已經不是那種正常的新人標準,而是放在了跟蒙托亞同一級別。

蒙托亞成為F1新人之前,有著印地世界冠軍的頭銜,放在跟他同一個級別,就意味著張一飛也要有冠軍的實力。

到底能做到嗎?很多人心裏面都沒底,包括普羅斯特的車組成員,因為這實在是太難了。

可能是因為張一飛之前創造過奇跡,在很多人心底埋下過希望的種子。哪怕理智上告訴他們不可能,但是在情感上面,他們始終沒有放棄過希望!

“車手飛技術測試圈速多少?”

美洲虎車隊維修站,傳奇車手勞達,對身旁的車組人員問了一句。

他始終很看好張一飛,甚至動過賽季結束後,把張一飛挖到美洲虎車隊的念頭。但是隨著普羅斯特三年長約的簽訂,這個想法自然也就斷絕了。

不過這一次張一飛重返賽道,他依然很關注,因為就勞達了解,威廉姆斯、邁凱輪,甚至是英美車隊,這次都不想再讓張一飛大出風頭了。

而且今年F1最強新人之爭,也很快就會塵埃落定,這一戰誰贏,誰可能就將決定賽季的最後走向。

“1分55秒221。”

“還是一如既往的慢啊,不過飛已經進站調校了,等下速度測試圈,我還真是期待他能跑出多快的圈速。”

勞達因為燒傷的緣故,臉上無法做出太多的表情,但是能很明顯的感受到,他語氣中的興奮,以及對於張一飛接下來的表現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