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被帽穿甲彈(第2/2頁)

這其實就是在彈芯的外部和前端包裹一個材質較軟的“鈍頭”,在這種構造下,當穿甲彈前端命中目標時,材質較軟的部分,便會在對護甲造成一定損傷的同時產生形變,而在形變過程中,整個穿甲彈的入射角度都會隨之發生轉變——在力的作用下,後部的高強度彈芯將會以更加垂直的角度擊中目標,以此來減少被“彈開”的幾率。

這是地球上二戰時期使用範圍最廣的反坦克穿甲彈結構,因為它技術含量最低,但使用起來效果拔群,以至於至今還有很多國家的坦克在使用。

羅迪不是軍迷,但涉獵較廣,這東西還是在微博上看到的,當時只是覺得新奇,也沒去記憶具體的型號或結構。此時忽然想起來,他已經分不清穿甲彈到底有多少種,不過被帽穿甲彈的基本原理卻是記得——有這個作為指導方向,卡戴珊他們的研究進度自然飛快。

領主長老們聽了解釋,一個個將信將疑:材質不同的彈頭,就能讓彈頭自動擺正?

不過這群尖端人士並不愁理論無法驗證。普卡斯托現場就通過凝聚不同密度的土元素,直接組裝了一個近似的彈頭出來,而維克多則用冰霜護盾模擬出了擁有弧度的甲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