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戰術手冊(第2/2頁)

兩萬多種戰術,這就好像象棋或者圍棋一般,成千上萬種戰術排列組合,博弈成為一種藝術;但橄欖球又更進一步,精神的博弈,還有身體的對抗,只有同時運轉起來、同時調動起來,並且帶領著自己的千軍萬馬,取得比賽的勝利。

在正式開球之前,戰術布置過程中,四分衛的任務可以分成簡單的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指揮進攻鋒線,閱讀防守組的陣型、預判防守組的走勢,然後針對性地安排進攻鋒線。對於傳統口袋四分衛來說,這是他們的必備技能,因為進攻鋒線就是口袋保護的屏障,他們需要更多的觀察時間和傳球時間。

像佩頓·曼寧、德魯·布裏斯這樣的傳球大師,往往可以通過戰術的切換和改變,調教出一條出色的進攻鋒線,給自己提供更多保護。至於那些普通的四分衛,就只能自祈多福了,希望球隊能夠拼湊出一條頂尖的進攻鋒線。

第二部分,指揮接球球員,包括外接手、近端鋒和跑衛,不同的戰術組合,球員的跑動路線都是不同的。球門路線、旗杆路線、邊線路線、中間空档、交叉跑動,這所有的跑動路線都有豐富的搭配組合。

簡單舉例,球門路線。外接手啟動之中,率先前沖十碼,然後朝著球門的方向內切,在球門門框對應的區域內部跑動,等待接球。這只是最基礎的一條路線,具體執行還可以區分為短傳、中傳和長傳,以及其他球員的搭配掩護,還有互相拆擋等等。

第三部分,協調進攻鋒線和接球球員的戰術分配。不同戰術之中,球員們的分配任務都是不同的,四分衛需要對整個進攻體系有著清晰的認識,然後做出正確而恰當的安排。

有時候,每一位球員的每一個跑動路線、每一個防守路線都是固定安排好的,一個蘿蔔一個坑,四分衛和其他進攻組球員都只需要按照計劃,執行、傳球、接球,這就可以了,這叫做體系四分衛,依靠的是整個進攻體系獲利,真正的功勞都是教練組的。

但有時候,球場之上瞬息萬變,接球球員按照路線跑動,而後自由發揮;進攻鋒線根據防守解讀,做出相對應的改變;同時,四分衛也必須相對應調整,改變戰術,臨時選擇傳球路線,將教練組的戰術演變成為四分衛自己的東西,進一步分化出無數可能。

有體系四分衛,自然也有體系球員。

有的教練組喜歡體系球員,因為他們對戰術的安排控制已達臻境,體系球員猶如他們手中的棋子,可以精準地達到他們的目標;有的教練則不喜歡體系球員,因為比賽過程中的變化太快太多太雜,他們站在場邊束手無策,比賽終究還是需要球員來完成。

2005年選秀時,球探們認為阿隆·羅傑斯是體系四分衛,這直接導致了選秀順位的一路下滑;但後來的事實證明,球探們看走眼了。

不過,不管是不是體系球員,戰術手冊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與戰術息息相關,兩萬多種戰術,絕對不是說說而已,這還僅僅只是開球之前的戰術而已,真正投入比賽之後,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NFL的比賽和NCAA比較起來,档次和層面截然不同,更不要說對抗強度、比賽強度和比賽節奏了。

對於新秀球員來說,進入職業聯盟就好像從一個小房間突然進入了整個圖書館,眼前的信息,不僅龐大,而且錯雜,完全讓人應接不暇,不要說四分衛了,其他每一個位置也都是如此,如果進攻鋒線或者接球球員,理解錯誤了戰術,結果不言而喻。

就連其他球員都是如此了,更何況是負責戰術安排的四分衛呢?

在橄欖球比賽之中,四分衛是進攻組之中唯一一位與教練組直接溝通的球員,教練的戰術安排和防守解讀,全部都第一時間匯總到四分衛這裏。如果四分衛對戰術了解不夠透徹,甚至是亂來一氣,那麽這對於球隊來說就是災難性的。

即使陸恪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即使陸恪已經傾注了所有注意力,但站在龐大的戰術庫面前,他還是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