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3章 真名

羅蘭完全同意安德烈的論斷,緊鎖眉頭順著這個話題推演下去:“如果我是奧特洛,肯定不會隨身攜帶‘命匣’——這是最不可取的愚蠢做法,匕首塔的目標太大,同樣不是收藏命匣的好所在——就算我們能夠設法奪取匕首塔,也未必找得到奧特洛的命匣。”

“奧特洛肯定會把自己的‘命匣’藏匿在一個無人知曉的隱秘地方,為了找出命匣的收藏之處,我花費了十多年的精力做研究,試遍了所有的辦法,包括借助各種占蔔法術,結果還是一無所獲。”安德烈說到這裏,臉上浮現興奮的光彩,“好在我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不久前於冥想中蒙受吾主博卡布啟迪,終於想出一條破解上述謎團的可行之策!”

“究竟是什麽辦法?”羅蘭很是好奇。博卡布是瓦雷斯世界的“魔法之神”,安德烈從這位強大神力那裏獲得的啟示想來是一把真正能夠揭開奧特洛“命匣”之謎的鑰匙。

“我們無從得知奧特洛的命匣藏在何處,但是,如果我們知道他的‘真名’是什麽,即可憑借奧特洛的真名搜索其靈魂的所在地點,進而也就找到他的命匣了。”

聽了安德烈的解答,羅蘭再次陷入沉思。想理解紅袍大法師這番話的含義,首先要搞明白何為“真名”。這個概念非常復雜,在不同的文明體系當中具有不同的含義。

比如在地球上,哲學意義上的“真名”與本體論息息相關,古典哲學關於“共相問題”的爭論產生了“唯名”與“唯實”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真名”在這一語境中的含義與“共相”相似,承認“真名”的存在就相當於支持“唯實論”。而在神學和宗教領域,“真名”又有不同的含義,甚至不同的宗教對真名還有不盡相同的定義,比如佛教禪宗經典的“白馬非馬”問題,其實就是一場關於馬的“真名”的辯論,其哲學意義更甚於宗教意義。猶太教的先知則認為“真名”是上帝在創世時為萬物定下的名字,這些名字出自上帝之口,自然而然的被賦予神力,人類繁衍至今,早已忘記萬物最初被賦予的那些真名,也就無法運用這種神力,唯有那些智慧高超且虔信上帝的賢哲還有可能自《聖經》(《舊約》)中領悟關於真名的只言片語,運用這只言片語展現神跡——比如用泥土制造一只巨像,而後將其真名鐫刻在額頭上,這只泥塑的巨像就能獲得生命力,變成一只神奇的魔像,聽從主人吩咐。

最後,在民俗學、神話學、邏輯學和語言符號學等領域,對“真名”這個概念又有不同的解讀方式。比如某些秉承結構主義思維方式的學者將“真名”視為人類社會早期對書面語言普遍懷有的崇拜心理的一個縮影。早期人類社會,絕大多數人沒有接受教育的條件,有資格使用書面語言的大多是祭司之類能夠與神靈溝通的權威人物,人類對書面語言的崇拜實際上是對文化與宗教的崇拜,歸根結底是對“話語權”的崇拜——用結構主義的語言來表述,稱之為“迷信”更恰當。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普及,從前那些壟斷文化與宗教話語權的“貴族”們日益受到削弱,人類社會對“真名”的崇拜也就日漸消亡。還有一些學者則認為“真名”象征著“人類公共語言體系的理想境界和完美狀態”,可惜這一理想境界就像數學意義上的“極限”,只能無限逼近卻無法真正抵達,正如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在其成名作《邏輯哲學論》中揭示的語言困境:懂的自然懂——能夠用公共語言精確描述的概念早就已經說清楚了,這就叫“說人話”;不懂就是不懂——公共語言無法精確描述的概念你永遠無法向人解釋清楚,強行解釋一波反而會引起誤解,這就叫“自話自說”或者“不說人話”。經典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提出所謂“人類心靈補完計劃”,其實就是想打破上述語言符號體系的界限,創造出一種能夠完全沖破交流障礙的心靈語言,使人與人之間都能相互理解,而這必然是一種建立在“真名”基礎上的、完美的公共語言符號體系——否則哪怕能夠心靈相通,照樣理解不了對方某個微妙的情緒所映射的具體含義。

在具有真神和超自然力量的瓦雷斯世界,“真名”的概念比地球上更復雜,甚至還存在專門研究“真名”、從中獲取神秘力量的超凡職業。略去這些不談,所有版本的“真名”定義總的來說都有一個共性——承認一個生物或者物體的“真名”與其靈魂存在唯一的對應關系,既不存在沒有真名的事物,也不存在沒有具體所指對象的真名。假使某個真名暫時還沒有所指對象,那麽當真名被念誦出來的那一瞬,其對應事物也將同步誕生——“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