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1章 西線無戰事(一)

時間到了1625年四月中下旬,也就是帝國海軍艦隊醞釀並發起“大海嘯”行動的同一時期,季節更替的規律並未因戰火而改變,遠東大地冰消雪融,草木復蘇,春天的腳步姍姍而來。

在這個萬物生發的季節,濁浪江兩岸的廣闊土地卻顯得格外淒涼。自從進入春季以來,駐紮在奧列維要塞的帝國東征軍團漸漸擺脫了嚴寒的束縛,越發頻繁地發起軍事行動。

在1625年的東征作戰發起之前,長達五年的時間裏,盡管帝國當局不承認濁浪江以東那個新政權的合法性,寇拉斯政府也不承認濁浪江以西直到烏利諾山脈的廣大土地是亞珊帝國的合法領土,然而事實上雙方都以濁浪江作為天然邊境線,分別沿江構築起堅固的防禦工事,橫跨濁浪江的鐵路大橋就是雙方前線陣地之間唯一的交通線。

1625年2月,亞珊帝國當局調集大軍發起東征。遠東邊防軍主動炸毀濁浪江大橋,被迫向江東縱深地帶收縮防禦,以冷溪鎮為據點,建立起一道更廣泛同時也更具彈性的防線。

在此期間,恩格爾將軍統率的東征軍團也沒有急於在這天寒地凍的季節跨越大江向遠東腹地挺進,而是穩紮穩打,首先派出東征軍團第一懲戒旅(帕拉丁娜旅)和第一破法旅(巴澤爾旅)進駐奧列維要塞駐防司令卡爾將軍在濁浪江西岸建立的防禦陣地,確保在江畔戰略要地站穩腳跟,同時這兩支部隊還將負責維護西岸廣大鄉村的治安,盡可能多的從當地居民手中征集軍用物資。

從二月到四月,長達一百多天的時間裏,帝國主力部隊未曾跨過濁浪江一步,這固然有遠東民兵與遊擊隊頻繁騷擾的因素,更主要的因素則是恩格爾將軍不想在春天到來之前發起大規模攻勢。出征之前,他曾就遠東的氣候與地理因素對行軍作戰產生多大負面影響與西格蒙特元帥發生激烈爭論,然而親自踏上這片覆蓋冰雪的土地,他不得不承認昔日恩師的觀點更切合實際,自己麾下那些來自帝國內地、大多缺乏高緯度寒地作戰經驗的官兵很難適應遠東冬季極端惡劣的氣候,冒著寒風暴雪渡江作戰風險太大,絕非明智之舉。

恩格爾將軍認為“審時度勢”是一名軍事指揮官最基本的素質,既然意識到自己從前的觀點太過書生氣,為了維護面子而堅持錯誤的觀點不僅愚蠢,更是對手下官兵生命的不負責任。所以他來到遠東這些天,絕口不提出征前時常掛在嘴邊的速勝論調,什麽“四個星期”打到寇拉斯堡,現在回想起來純屬想當然。朝野上下對於東征進展緩慢的批評,催促盡快發起攻勢的呼聲,恩格爾將軍也都付之一笑,不予理睬。

在這漫長的冬季裏,恩格爾將軍和他的東征軍團似乎整天龜縮在要塞裏、陣地上無所事事,只是在消磨時間和浪費軍糧而已,為此在國內引來眾多批評的聲音。當初追隨東征大軍趕赴前線的新聞記者也為前線沉悶的氣氛普遍感到失望,由於沒有什麽值得一寫的重大戰事,掃蕩遊擊隊之類雞毛蒜皮的“治安戰”又不值得反復大書特書,發回報社的通訊稿也日益變得枯燥乏味。最後幹脆取消每周一次的長篇通訊,改為一則篇幅簡短的通告,內容也是千篇一律的“本周前線一切如常,未曾發生重大戰事”,以至於亞珊聖城上流社會的社交圈裏流行起這樣一句嘲諷東征作戰進展緩慢的冷笑話:

“本周前線無戰事,下周想必也如是。”

事實上安居後方的帝國民眾並不了解前線官兵承受的巨大壓力,恰恰是那些前方記者認為沒有報道價值、或者限於新聞管制無法切實報道的“遠東治安戰”,反而比大規模戰役更能體現出戰爭的殘酷性。

恩格爾將軍手裏有這樣一份不甚光彩的統計數據。東征迄今三個多月裏,雖然沒有發動過一次大規模攻勢,前線官兵的傷亡數字卻大得嚇人。在這一百多個日日夜夜裏,東征部隊在這片充滿敵意的土地上總共遭受了上千次襲擊,除了少數遠東正規軍組織的小規模突擊戰,大多數襲擊是由當地民眾聯合西進民兵發動的遊擊戰,主旨只有一個:不擇手段殺傷東征軍團的有生力量。

在恩格爾看來,遠東所謂的遊擊隊員根本就是一群瘋狂的恐怖分子。他們的戰鬥方式與騎士精神背道而馳,只要能夠殺傷敵人,不介意采用暗殺、偷襲乃至裝死、詐降這等帝國騎士所不齒的卑鄙手段,而遠東遊擊隊員普遍裝備的標志性武器“風之槍”與其卑鄙的戰術相得益彰,槍聲小、射程長、威力大,操作簡單還能連射,每每從令人意想不到的陰暗角落射來一串罪惡的子彈,使下鄉征糧或追捕遊擊隊員的帝國官兵防不勝防,飲恨而終。短短三個月裏,帝國東征部隊為維持統治區的治安付出了巨大代價,超過三千名官兵命喪遠東遊擊隊員槍口下,犧牲者固然大部分是仆從步兵和雇傭兵,但是也不乏騎士侍從乃至隸屬於“懲戒”與“破法”兩大精銳騎士團的正牌騎士,令恩格爾痛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