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6章 “大海嘯”(四)

帝國海軍與遠東海軍都還擁有數量眾多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呂西安將軍認為這種輕量級艦艇在海上會戰中只能擔當配角,勝負的關鍵還是取決於雙方的主力戰艦。至於呂西安將軍格外重視的海航力量,遠東人倒是頗有建樹。北海巨鷹被瓦雷斯各國海軍將領公認為是最適合執行海上轟炸任務的魔法獸,遠東海軍總共擁有的巨鷹數量大概在一千頭上下,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但是呂西安將軍也指出,巨鷹的空中格鬥能力相對平庸,一對一單挑不是帝國鷲馬騎兵的對手,更何況雙方海航部隊的數量相差一倍,兩千鷲馬騎兵對付一千巨鷹,怎麽也不會輸。

針對內閣國防委員會提出的顧慮,呂西安將軍在接受質詢的時候一再強調——海戰與陸戰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陸地上的戰爭相對更復雜,意料之外的變數也更多。恩格爾將軍的軍團之所以打不開局面,主要是因為兩點:首先是對當地環境不熟悉,濁浪江天塹和冬季的嚴寒氣候又加強了這一負面因素;其次是受到當地民兵和遊擊隊無止境的騷擾,導致在己方占領區也難以實行有效的統治,被迫陷入“治安戰”的泥淖。

海戰則不存在上述困擾。大海對敵我雙方是公平的,在雙方都擁有詳細航海圖的前提下,不存在誰比誰更具有環境優勢。此外,海戰比陸地戰爭更純粹,裝甲戰艦之間的對決就好比比武場上的騎士決鬥,完全是明刀明槍的實力碰撞。遊擊隊可以在陸地戰場上發揮作用,但是在大海上,呂西安將軍認為沒有可供這些鼠輩活動的空間,勝負主要取決於雙方艦艇的噸位以及艦隊司令官的指揮才能。既然帝國海軍相比遠東海軍在這兩方面都占據壓倒性的優勢,呂西安將軍憑什麽不能對即將展開的“大海嘯”行動保持樂觀心態?

呂西安將軍的樂觀情緒使帝國高層受到感染,為了支持艦隊遠征,帝國內閣從已經非常緊張的財政預算中又擠出一筆經費專供海軍使用,盡其所能為呂西安將軍的艦隊提供後勤補給,期待“大海嘯”順利登陸帕爾尼亞半島,以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回報朝野上下的支持。

除了後勤補給,帝國政府還在外交領域為艦隊北上鋪平道路。從帝國海軍的駐地濱海城到帕爾尼亞港所在的金角灣,航程約有兩千海裏,哪怕艦隊全速航行也要在途中花費一周左右的時間。如此漫長的航線顯然不利於艦隊持續作戰,帝國海軍需要在金角灣就近尋找一處可供臨時駐紮的錨地。

展開瓦雷斯世界地圖,目光投向金角灣海域,立刻就會發現金角灣處於兩座半島之間。處於東北方的帕爾尼亞半島和處於西南方的博洛尼半島,就像伸向大海的兩條長臂,擁抱著風平浪靜的金沙灣。金山灣之外的近海就是“珊瑚海”,更遠處則是一望無際的暴風洋。

既然帝國海軍北上的意圖是奪取帕爾尼亞半島,那麽顯而易見,最好能在博洛尼半島北側尋找一處錨地。呂西安將軍在半島沿岸的諸多港口當中相中了“珊瑚港”,此地距離海藍首都帕圖斯不到三百裏,距離帕爾尼亞軍港則只有兩天的航程,非常適合作為艦隊的前線錨地。

博洛尼半島是海藍的領土,珊瑚港是海藍最重要的貿易都市所在地,想借用這個港口並不容易。從四月上旬籌備“大海嘯”行動之初,帝國當局就派特使秘密出訪帕圖斯,向海藍當局提出借用珊瑚港的請求。

海藍作為瓦雷斯世界屈指可數的強國之一,海軍力量僅次於斐真與亞珊帝國,排名第三,向來把金角灣海域視為自留地,豈能容忍帝國海軍艦隊長驅直入?然而海藍的總體國力遠不如亞珊帝國,三年前聯合斐真與帝國開戰也沒占到什麽便宜,實在鼓不起勇氣再次激怒這個體量龐大的對手。

更何況帝國發起遠征的同一時間,海藍國內也不太平。保士華公國境內遭遇十年一遇的旱災,糧食欠收,當地蠻族如同他們的祖輩那樣,每到饑荒年月就把目光投向南方半島上的富鄰居,公然結成盜匪團夥,越過邊境闖入海藍領土大肆劫掠。

海藍當局為此向保士華政府一再提出強烈抗議,但是毫無用處。保士華實際上是一個松散的城邦聯合體,中央政府根本管不了邊境領主,既然中央政府拿不出糧食賑濟災民,就只能對饑民越境劫掠睜只眼閉只眼。至於那些受災嚴重的城邦和自治領,巴不得將禍水引向海藍,不僅有饑民自發組成的強盜團夥越境劫掠,甚至還有為數不少的貴族領主親自帶領軍隊換上便裝越境掃蕩,簡直無恥到了極點。

在海藍民眾的心目中,北方保士華人自古以來就是蠻不講理的土匪,又窮又橫,偏偏打起架來還不要命,令海藍人又恨又怕。海藍人遠比保士華人富有,強大的海軍艦隊就是民富國強的象征,但是由於民族性格和歷史傳統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海藍政府一直無法建立起與其國力相稱的強大陸軍。花費重金組建起來的陸軍,戰鬥意志還不如北方那群保士華窮漢組成的土匪團夥,打順風仗各種威武,稍遇挫折就一潰千裏,為此惹來無數嘲笑,以至於海藍民眾都對本國陸軍的戰鬥力感到絕望,與其浪費大筆金錢建設一支華而不實的陸軍,花更少的錢可以雇傭到數量更多、戰鬥力更強的保士華傭兵,反而更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