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章 風雨伯利恒(四)

迦南國內看似一片祥和,頗有盛世景象,然而在民眾視線難以企及的宮闈之內卻有暗流湧動,一場政治風暴正在醞釀:以歌羅法王子為首的錫安嫡系王族與朱蒂王後領銜的羅森塔爾家族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樣和睦,兩大貴族陣營的矛盾為這個國家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溫伯格對歌羅法的才幹十分欽佩,確信王子殿下有能力引領迦南躋身瓦雷斯頂級強國之列。但是他不得不承認這位自幼客居國外的王儲在伯利恒根基尚淺,除了約書亞陛下本人的支持,還得設法贏得繼母朱蒂夫人的好感。可惜這並不容易,尤其是歌羅法拒絕繼母為其安排的聯姻對象之後,馬薩達宮廷的氣氛就變得波詭雲譎。錫安家族的少壯派文臣武將自發聚攏到王子殿下的旗幟下,形成一股所謂抵制“外戚幹政”的勢力;出身於羅森塔爾家族的顯貴們不難想象王子繼位後自身的處境,恐慌促使他們很自然的團結在王後身旁,其中不乏希冀廢除歌羅法儲君地位的野心家。

溫伯格身在局中,明裏暗裏多次受到“王儲黨”與“王後黨”的拉攏。處理這樣的局面需要一點政治智慧,溫伯格從容應對,無論私下還是公開都堅持一個立場:不選邊,不站隊,永遠忠於陛下本人。

所謂的“宮廷鬥爭”,溫伯格見得多了。他很清楚在這架“天平”上如何保持平衡,也知道陛下本人才是掌控大局的棋手,王子與王後尚且不夠資格與他對弈,其它人不過是自作聰明的棋子而已。約書亞八世對眼皮底下的爭鬥視而不見,有人認為這位昔日的“東方雄獅”已經不復當初的英明,隨著年紀增長漸變慵懶怠惰。而在溫伯格看來,這不過是雄獅的假寐——眯著眼睛,以貓戲老鼠的心態旁觀“茶杯裏的風暴”,將當前的危機視為一次考驗。至於考驗的是王子抑或王後,或者兼而有之,君心如海,溫伯格不敢妄自揣測。

相比宮廷中的權力鬥爭,溫伯格更在意的是國際局勢。1620年爆發的遠東獨立戰爭打破了瓦雷斯維系百年的國際格局,遠東人的成功獨立反襯出神聖亞珊帝國的衰落,早已磨刀霍霍的斐真人與海藍人再也按耐不住挑戰昔日宗主的野心,試圖擴大本國的影響力,欠缺的只是一個借口而已。

新大陸約頓海姆地區發現的超大魔晶礦為新舊強權爆發沖突提供了一條完美的導火索,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內幕:魔晶礦的最早發現者是一個與迦南王室關系密切的人。早在帝國、海藍與斐真的殖民公司有所覺察之前,約書亞侯爵就通過某種渠道了解到約頓海姆地下埋藏的財富,並且第一時間委派溫伯格組建團隊前往礦區勘察。直到勘探團隊返回伯利恒,遞交了詳盡的勘探報告,外界對此還一無所知。

發現巨大的財富是好事,但是如何處理這筆財富卻是一個難題,萬一應對不當,好事變成壞事,財富反倒會帶來災難。

約書亞侯爵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困境:迦南人在新大陸的殖民勢力很弱小,無力與帝國、斐真、海藍的殖民武裝集團競爭。倘若自行挖掘魔晶礦,好比一頭肥羊暴露在三頭貪婪的餓狼眼前,必然遭受圍攻,得不償失。經過慎重考慮,約書亞侯爵接受了溫伯格的建議,制造了某些“巧合”,將約頓海姆魔晶礦的消息泄露出去,引導三頭餓狼為爭奪礦藏爆發沖突,迦南一方則隔岸觀火,利用這一有利局勢開展左右逢源的外交攻勢,爭取自己能夠充分消化的利益。

事態的發展最初很順利,約頓海姆地區的沖突日益加劇,如同一座巨大的磨盤不斷絞殺三方駐軍。沖突加劇了斐真-海藍聯盟對亞珊帝國的仇恨,傷亡的官兵和損失的物資變成一筆巨大的沉沒成本,迫使三國加大戰爭投入更多財富、資源與兵力,時至今日已成騎虎難下的局面,而這正是錫安侯爵預想中的局面。

競爭對手的國力在殖民地戰爭中不斷被消耗,此消彼長,迦南的國際地位順勢提升。然而好景不長,遠東邊境的沖突將迦南人也拖進戰爭的風暴圈,寇拉斯王國這個鐵杆盟友現在有變成敵人的風險,這可不是約書亞侯爵想要的局面,身為輔佐國王掌控大局的首相,溫伯格對釀成這場意外沖突、破壞大好局面的米底亞總督麥耶爾·羅森塔爾更是深惡痛絕,暗地裏不知罵了多少臟話。

麥耶爾擅自出兵遠東誠然是一個意外,然而包括溫伯格在內的錫安朝野更加意想不到的是遠東一方毅然決然的應對方式。從望月山到新月河,遠東南方四十多萬平方裏遼闊國土自1620年革命爆發以來就處於半獨立狀態,新生的寇拉斯王國獨立迄今不過短短兩年,按理說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對南疆施加影響,以麥耶爾為首的軍方冒險家正是瞅準這個時機對南疆首府望月城發起襲擊,試圖在寇拉斯政府接管南疆主權之前造成吞並事實。倘若全面權衡利弊,這場軍事冒險無疑建立在錯誤的戰略方針之上,為此失去寇拉斯王國這個重要盟友可謂得不償失,但是僅從戰術角度來講,溫伯格倒覺得成功吞並南疆的機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