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 換一種打法

在羅蘭看來,卡隆工業區的產品與瓦雷斯其它工業水平領先國家的同類產品相比,存在全方位的差距:外觀笨重欠缺美感,包裝粗糙,功能單一,價格上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也談不上優勢。如果非要找出那麽一點優勢,大概只是舍得下本錢,真材實料,結實耐用。

以遠東剛剛起步、相當薄弱的工業基礎而言,想在以上各個環節追上先進工業國的水平,至少在第一個五年規劃期間是不太可能辦到的。

在這種局面下,如果放任外國工業品進入遠東市場,那麽可想而知,外觀更精美、價格更低廉的進口貨用不了多久就會把傻大粗黑的國貨揍得落花流水,搶走大部分市場份額,將國貨擠出消費者選擇清單的同時營造出一種消費觀念,人們將普遍相信:外國貨千萬般好,國產貨都是垃圾!

這種觀念長期泛濫,就會從消費領域拓展到全方位的意識形態,到那時遠東人也將很自然的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而對自己的祖國滿心鄙夷,視之為愚昧落後的國度,只恨“不能生為異邦人”,“來世願做異邦人”……真要到了那一天,這個國家也就岌岌可危了。

羅蘭在地球上生活了20年,短暫的人生經歷中有幸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過上述消費主義包藏的意識形態攻勢對一個發展中國家潛移默化的摧殘,對他的父輩乃至同齡人所造成的根深蒂固的精神扭曲,使那些跪久了的人竟然見不得同胞站起來,細說起來真是可悲又可嘆……

羅蘭不想遠東重蹈自己在地球上那個祖國的覆轍,所以他只能對那些渴望打開遠東市場大門的外國商人說一聲抱歉:對不起,你們的產品暫時還不能進來。

關稅壁壘和貿易保護是後發國家在崛起過程中迫不得已的選擇,為此必將從政治到經濟付出全方位的代價,而經濟代價……坦率地說,主要由本國消費者承受。羅蘭承認這一現實,但是並不打算聽取自由主義者站在道德山頂、以為民請命姿態做出的批評。世上從來沒有單純的經濟現象,不懂政治的經濟學家只是個吉祥物而已,嘴巴上說的再漂亮也並沒有什麽卵用。

外國貨比國產貨更好,關稅壁壘也無法改變這個不爭的事實,畢竟當合法貿易這條路無利可圖,走私就會活躍起來。試圖向國民隱瞞上述事實形同掩耳盜鈴,但是公開承認也非明智之舉。

羅蘭在內閣會議上提出了關於工業品質量的輿論導向問題,新聞總監約翰·普利特憑借其卓越的頭腦和豐富的從業經驗給出了令他滿意的答案:“不要被國際公認的價值標準牽著鼻子走,自創一套價值標準,主動奪取話語權。”

外國貨精美是事實,宣傳上則要強調其華而不實,並且引申出批評制造國崇尚虛榮矯飾的社會風氣;國產貨笨重是事實,宣傳上則要強調真材實料,並且引申出“誠實質樸是遠東人的傳統美德”,“只有在崇尚誠實質樸的遠東大地上才能產出這種符合遠東人審美觀念的工業品”。

什麽叫做“話語權”?簡單來說就是誰來制定評判是非對錯、好壞優劣的標準。評價一件商品的質量優劣,本來是很簡單的事,但是只要你換一種打法,拋開質量好壞轉而談論審美取向和藝術價值,那就根本不可能在是非對錯、好壞優劣的範疇之內得出結論,既有的話語權也對你無可奈何。

藝術和美,就是這麽不理性,就是這麽不講道理。否則要如何解釋地球上擺進藝術博物館的那只馬桶,要如何欣賞“藝術家之屎”的藝術價值,如何品味《4′33″》的演奏技巧?

在輿論宣傳領域,還存在一個比藝術更不講理的禁區,那就是“政治正確”——包括且不僅限於宗教信仰、民族傳統以及道德優越感。

羅蘭和約翰·普利特制定的宣傳綱要具有兩個明確的導向:其一從藝術上證明國貨比外國貨更具美感,其二將這種官方主導的審美觀念與遠東的民族傳統和愛國主義結合起來。如此一來,就可以在社會上營造出一種主流意識形態:如果有人貶低國貨而追捧外國貨,那麽顯而易見——此人要麽不懂美醜,要麽不尊重民族傳統、不愛自己的祖國。

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購買國貨自然成為愛國的體現,民族主義在經濟領域得到了充分的表達。

當然,作為輿論掌控者的羅蘭本人深知“經濟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玩得太過火難免遭受反噬。所以遠東人還是得有那麽幾樣真正拿得出手、在國際舞台上驚艷四座的拳頭產品,如此配合宣傳才有底氣。

說來湊巧,遠東還真有兩樣走在國際前列的先進產品,而且都是羅蘭參與投資的工廠生產的,其一是水銀鏡,其二是香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