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真正的來由(第2/2頁)

她沒吃過多少苦,卻也絕不是什麽嬌生慣養,那個年代的農村哪有嬌生慣養?初中畢業後沒能考上高中,家裏也沒錢供著,後來還是上了技校,學了些剪裁做衣的活計,這才那時已經算得上是很難得。

她頭腦也說不上多聰明,只是從小就能靜得下心來,心細手巧,嫁過來後說不上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卻也是本分賢惠,想著嫁了人就好好的過日子。

然而婚後的好日子沒過多久,或許也蠻久的,但美好的記憶誰會嫌長呢?

總之應該沒多久就發現丈夫酗酒賭博,開始夜不歸宿,第一次的時候,她等了一夜,第二天他回來後低聲下氣陪著笑臉說以後不會了,她也就相信了,雖然後來還是會有這種情況,但他每次都保證不會有下次,她就也每次都相信了,從沒有想過人生會因為這些事情而發生什麽轉變。

第二年孩子出生後,這種狀況開始變得頻繁起來,三兩天頭的賭,原本做些小生意,本錢被賭光了,還欠了一屁股債,家裏孩子奶粉錢常常都要找爹娘拿,她終於慢慢意識到了嚴重性,打小就靦腆膽小的她不知鼓起多大勇氣才壯著膽子大半夜拿著手電筒、抱著繈褓裏的孩子跑好幾個村子挨家挨戶打聽、找他。

一開始的時候,他會跟他回來,但後來慢慢地開始不耐煩起來,有時候會回來,有時候依舊不回,她就生生地等一夜,等他賭完了一塊回來,從不在外人面前跟他吵,然而到家後該有的爭吵還是會有的,從吵架到打罵,再到終於開始鬧離婚……

那是什麽時候開始的呢?

她已經記不得了。

不過鬧離婚只是讓希望他悔改的手段,有哪個女人會剛剛生下孩子就想著拆散孩子的家庭呢?

一次次爭吵,一次次和好,一次次保證,一次次相信,一次次失望……有時候實在氣不過,有時候吵得太厲害甚至挨了打,會回爹娘家裏,但終究還是一次次地都最後跟他回來了。

她開始試著自己來撐起這個家。

從對地裏活計一竅不通到不用他幫忙也能做好大多數事情,從跟陌生人說句話都膽怯臉紅到拖著兒子拉著車走街串巷叫賣……她拼命地想要給慢慢長大的那個孩子撐起一片小小的天空。

然而最終還是在一次一次爭吵打罵中徹底絕望。

後來每每回想都忍不住落淚,她不敢想象自己到底給了那個小小的孩子怎樣的一個童年,不敢去想每次自己讓他先睡覺不用管,小小的他是不是真的就聽不到爸爸媽媽吵架甚至打罵的動靜,是不是真的能睡著……

當她終於意識到這樣下去才會毀了孩子後,她終於決定要帶著他離開那個家,離開那個作為父親卻一直在把妻子兒子拖入泥坑的那個男人。

然而最終她離開了。

卻沒能把他帶走。

那是她人生中最疼的回憶。

他姓林。

不姓方。

所有人都這麽講,這麽跟她講,帶著孩子會拖累她,她還年輕,一個人可以再嫁,但帶著孩子,誰願意養著別人的兒子?就算最後願意了,能真對孩子好嗎?

所有人都這麽講,這麽跟她講,帶著孩子會拖累她……

她不記得自己怎樣離開的那個家,只記得裝作一切風平浪靜的那個午後,安安靜靜地哄他睡覺。

好像所有的記憶就停留了在那個時候。

時間可以撫平一切疼痛。

這是假的。

真正的傷口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愈合,它只是被厚厚的灰塵蓋住了,你看不到它。

它依舊在疼,在流血……

墻上那幅畫是她終於慢慢開始新的生活遇見了真正可以托付終身的人、結婚再孕時買的,書店裏面買來的印刷作品,價格不貴,但她很喜歡。

那是一首詩,陶淵明寫的:

閑居執蕩志,時駛不可稽。

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沈陰擬薰麝,寒氣激我懷。

歲月有常禦,我來淹已彌。

慷慨憶綢繆,此情久已離。

荏苒經十載,暫為人所羈。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虧。

她不喜歡詩,也不知道陶淵明是誰,她只是第一眼就在那副字畫上看到了兒子的名字,所以就買下來了。

後來又生了個女兒。

她給她取名,單名一個裳字。

倪裳。

很好聽的名字。

很多人都這麽說,倪裳長大後也說好聽,她上學後有次問她的名字是不是來自“霓裳羽衣”,因為上課時老師點她的名字是這麽講的。

她指著墻上的字畫很認真地跟她講不是。

軒裳。

這才是她名字的來源。

後來這首很長很長的詩,成為了倪裳背的最熟悉的一首詩。

她只是想要背的清楚一點,以後可以跟人講自己名字的來由。

卻從來不知道真正的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