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男子4×100米接力大戰(第4/8頁)

這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一招,因為身高和習慣的緣故,組委會工作人員擺放的助跑器位置基本上都是一個大概,很多時候他用起來都很不習慣。

他以前也會調整助跑器,但有時候沒辦法特別精準,還是影響了他的起跑。

後來想出了一招,每次比賽都帶一條小皮尺,能夠十分精細地將助跑器調整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這樣他起跑的時候就能夠最完美的充分起步。

而此時,其他運動員,在各自的接力區域範圍內,也都在衡量步點。

葉欽細致地一步一步在接力區的位置算著步點,他和楊耀之間的配合算得上是非常默契,但越是大賽,越是容不得半點疏忽。

在算好了步點的位置,葉欽從短跑褲上撕下了一塊白色的膠帶,粘在了跑道上,然後才重新回到了接力區域。

接力是一個團體項目,在交接棒的瞬間,任何一丁點的失誤,都會導致時間被大大推遲,嚴重的出現掉棒的情況,那麽所有人的努力都將付之東流。

葉欽的這個舉動讓其他各國的運動員都微微有些側目,尤其是牙買加隊第四棒的阿薩法·維爾和日本隊第四棒的朝原宣治兩人。

阿薩法·維爾是沒有想到中國接力隊會做到這樣細致,他們雖然也有量步點,但基本上就是通過自己的雙腳丈量,在跑道上確定大概的位置,完全沒有這麽仔細。

不過,他也沒有特別去在意,大賽在即,他此刻的心情還是有些緊繃著,無暇他顧,只是默默地調整著自己的狀態。

“阿薩法·維爾,這一次,這一次你可絕對不能掉鏈子了!”

朝原宣治卻是看得非常認真,覺得這種方式非常的好,很有必要借鑒一番。

日本隊在去年的亞運會輸給中國隊之後,一直引以為戒,他們在短跑項目上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沖擊感。在亞運會結束後的這大半年時間,他們這支接力隊的四名主力選手,冢原直貴、末續慎吾、高平慎士還有他朝原宣治本人,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進行接力項目的訓練。

為的就是能夠在這一屆世錦賽裏,給日本隊贏得一枚獎牌。

結果自然也是顯而易見的,這支男子4×100米接力隊,可以說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的一支隊伍,在訓練之中他們甚至跑出過38秒以內的驚人成績。

這也是賽前前日本名將伊東浩司,敢於在電視台放話,讓日本民眾要終點關注他們的接力隊,因為這七個多月的時間,日本隊的幾名選手在接力上面的訓練實在是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幾乎吃飯睡覺大家都在培養著默契,每一個接力步驟細節都精心計算過。

“在個人上,如果我們不能出現天才的短跑運動員,那麽就用集體的力量!”

這是日本接力隊主教練在訓練他們時候說過的。

朝原宣治心中很清楚,作為一名1972年出生和伊東浩司同時代的短跑運動員,他現在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老將。

在短跑競技領域,有時候天賦是讓人無法企及和讓人絕望的,有些成績是你不論如何,想盡各種方法都達不到的,那麽唯一能夠想辦法和其他國家競爭的,那就是集合團隊的力量。

他經歷過好幾屆的亞運會,其中泰國隊拿到男子4×100米接力冠軍的幾屆裏,泰國接力隊員個人實力,不論是和中國隊比還是和日本對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好幾名運動員的水平,甚至在10秒50開外,但就是這樣的泰國隊,卻能夠接二連三贏過日本隊和中國隊,這毫無疑問是以團體配合彌補了個人實力的不足。

時間漸漸的過去,現場各個棒次接力區的運動員已經準備完畢,現場大屏幕和電視機前八支接力隊伍信息也早已出現在了現場和電視屏幕中。

現場解說穆江的聲音通過轉播信號,傳遞到了國內的千家萬戶當中:

“……比賽的道次是從第二道到第九道,第二道,尼日利亞隊,尼日利亞隊的第一棒是歐賓納·默圖,一名1988年出身的小將,第二棒是烏切艾薩克,第三棒是奧利亞拉,第四棒是法蘇巴。

第三道,中國隊,中國隊第一棒是蘇丙天,這是一名相當年輕的小將,他的技術特點就是起跑加速快,動作幹脆利落,中國隊的第二棒是章裴孟,第三棒是楊耀,第四棒是葉欽,中國隊決賽的整體陣容相當年輕,蘇丙天和章裴孟都是第一次踏上世錦賽的舞台,我們期待他們在世錦賽的舞台上有突出的表現。

第四道,美國隊,美國隊的第一棒是達維斯·巴頓,第二棒是華萊士·斯皮爾蒙,第三棒是傑森·蓋比,第四棒是勒羅伊·迪克遜。

第五道,牙買加隊,牙買加隊第一棒是馬文·安德森,第二棒是尤塞·博特,第三棒是內斯塔·卡特,第四棒是百米世界紀錄保持者阿薩法·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