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身世挖掘(第2/2頁)

……在深入了解葉欽的生活和經歷的時候我才發現,葉欽更大多數的鄉鎮少年一樣,不,應該說,他的成長經歷比大多數農村少年還要來得坎坷……在八十年代國內的農村地區醫療條件普遍差,因為一場難產,剛剛呱呱墜地的孩子就沒有了母親,而他的親身父親更是不願意承擔撫養責任,想要將他送給其他人撫養。看不過眼的爺爺奶奶心疼孫子,以年邁之軀肩負起了撫養他長大成人的重任……

貧寒的生活磨練了意志,艱辛和困苦讓他早早的能夠知道生活不易,我其實很難想象,這樣令人有些唏噓的成長經歷,最終不但沒能打壓他的成長,反而宛如巖石峭壁中的野草,不屈不撓,剛強長大著……”

這篇報道出來的時候,最開始並沒有太多的人注意到,采訪者是海西省一個體育媒體的記者,因為葉欽是這幾年海西省出現的最優秀的運動員,很多媒體記者都盯著葉欽做文章。

而這名記者則和其他人不同,是真正花了大力氣深入挖掘的,除了從學校之外,甚至專程到了葉欽的家中,還有和鄰裏之間做了不少的功課,甚至他一度還想邀約葉欽生活在孝裏鎮的生父和繼母,只不過最終未能找到人。

這篇文章除了開始的一些體育報紙報道之外,很快就引起了一些社會版面的注意,其中著名的《讀者》雜志,也轉載了這篇稿件,並且在下月刊的時候發行。

就在全國媒體轉載著這篇頗為激勵人心的成長經歷時,某個南方系的媒體,卻突然爆出了另外幾篇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

《父母首度發聲,並非遺棄,而是迫不得已》

《他不認我們,但我們依然希望他過得好》

……

而此時身在美國的葉欽,還並不知道在他尤金站刷新全國男子400米紀錄拿下了冠軍之後,國內眾多媒體開始對他連篇累牘的挖掘和報道。

6月6日,在結束了尤金站大獎賽之後,葉欽和劉陽宇兩支團隊幾乎馬不停蹄的就趕往了美國紐約,在那裏,是他們美國之行的第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