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理念差別(第2/2頁)

不過,孫潮生和聶方平的訓練理念不一樣,他雖然覺得聶方平的訓練方式在某些方面是有所裨益,但並不完全認同這種訓練方式,在他看來運動員不能離開賽場,訓練和比賽應該是有機結合起來的。

像本次參加室內錦標賽,他帶著劉陽宇就是抱著“玩玩”的心態,以一種輕松的態度參加比賽,把這是一場訓練課。

現在劉陽宇的冬訓和春訓的界限已經不是非常明晰,比賽和訓練融合得特別好。以賽帶練已經成為劉陽宇的訓練模式,這也是和國際接軌的訓練方式。孫潮生有些遺憾的是,國內許多教練員和運動員都沒有體會到比賽刺激訓練帶來的好處。

“會不會太早了點?”聶方平聽到孫潮生說起這個,眉頭微微皺了起來,其實之前兩人也聊過一次,只是那次沒有像今天這麽直白。

“不早了。”孫潮生搖了搖頭,“我也差不多是在葉欽這個年齡,把劉陽宇帶著出國比賽的。頭兩年參加的也是國際上的低級別比賽,到了02年03年就拿到了國際田聯大獎賽和黃金聯賽的參賽資格。”

“這個不能比啊!葉欽是半路出家,他進行專業的田徑訓練到現在滿打滿算也就一年的時間。”

聶方平笑了笑,即便是葉欽展現出的天賦極高,但也不過是拿過世少賽兩個季軍和城運會一個冠軍和季軍,和現在手握全國男子110米欄紀錄,世界青年紀錄,亞洲紀錄的劉陽宇,還是有很大差距。

“就是這樣才需要多比賽。”孫潮生略有些急躁了起來,“練一年能練到這樣,葉欽的上限是足夠高的,多參加比賽,有個三五年時間,前途不可限量。”

葉欽在城運會後拿到400米季軍和200米冠軍,他當時並沒有太多的觸動,只是這次室內賽,看到葉欽的成長,明顯處於一個高速階段。

按照孫潮生的觀察,葉欽現在的情況和當初劉陽宇已經有些類似,在國內雖然還沒有達到最高水平,但已經相去不遠,如果能夠進入國際賽場,從一些低級別的比賽的一些小的邀請賽之類的比賽開始,然後邊練邊賽,等有機會參加國際田聯大獎賽,超級大獎賽之類的高水平比賽,接觸頂尖的選手,能夠極大地刺激運動員的成長。

國內的選手的顯著問題就是故步自封,沒有走出去與國際接軌,尤其是在職業生涯早期,也就是十六七歲,十七八歲的時候,這個時間地點是成長最為迅速的階段,能夠見識高水平的比賽,才是最好的成長方式。

“這事情啊,我得好好想想!葉欽現在還沒進入國家隊。”

聶方平聽完孫潮生的話,要說沒有觸動是不可能的,他其實也贊成運動員要接觸高水平的賽事,開闊視野,積累經驗。

但孫潮生說的以賽代練的模式和他一直秉承夯實基礎延長職業生涯的訓練理念是有差的,說不上對錯,只是固有認知帶來的差別。

而且,有個事情聶方平沒有說出口,就是隨著葉欽快速的成長,其實他漸漸感覺到自己的訓練水平和理念有些跟不上,原本想著等葉欽進入大學階段,再得到更好的發展,但葉欽的成長已經打破了他的很多認知,至少原來他預計葉欽的上限問題,已然是一再拔高,他現在也多少有些拿不準。

還有就是葉欽現在是學生身份,多少還兼顧著學業,並沒有完全進入職業體系,雖然參加過一次國家隊集訓,但還不算真正的國家隊成員。

前面有說過一般進隊標準有三種級別,試訓隊員,集訓隊員和正式隊員。集訓隊員一般主要找來參加比賽,葉欽去年參加的國家隊集訓,盡管時間還早,但還是算是為明年世青賽的集訓裏的。

再說要想出國開始參加各種大小類型的比賽,也需要進入國家隊以後,才能能拿到公務簽證,還有資金和各方面的支持及便利條件才行。

這些林林總總的事情,聶方平自覺年紀大了,有些東西並非他能夠完全掌握的了。

“那聶教練你就考慮一下看看。”孫潮生點點頭,他也只是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畢竟他不是葉欽的主管教練,只能是建議,並不能插上手。

至於說國家隊的問題,孫潮生看得很明白,葉欽現在的情況,只要成績穩定的比幾場,甚至今年跑出個奧運會的達標成績,基本上就是穩穩的國家隊一員。

看著孫潮生離開後,聶方平揉了揉眉心,還是有些拿不定注意。

賽場上,全國室內錦標賽臨州站男子200米的比賽,已然就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