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什麽樣的人才能走到最後?(第2/2頁)

趙有成緩緩地將自己之前在國內第一個高等學府裏了解的情況說了出來,言語之中還帶著幾分羨慕的語氣。

作為教練員,有時候挑選人才運動員,真就有點在滇南那邊賭石一樣。尤其是級別相對較低的專業隊,挑選運動員更是考驗眼力,從運動員的成績,心性,意志力,潛力天賦等等,都需要一一了解。很多時候看著都是渾然一致的璞玉,但這一刀切下去能不能見綠那就誰都不知道了。

而像水木大學這樣匯聚全國頂尖人才的地方,光是那學校的名氣,就自然而然有天下英才匯聚門下。

“那你說,這……葉欽?”聶方平虛指了一下遠處,神色有些驚疑不定,“有這麽大的潛力?”

兩人都是教練,趙有成曾經還給聶方平打過下手,但數年時間過去,趙有成已非吳下阿蒙,進入了專業隊,又在國外進修幾年。以聶方平對趙有成的鉆研態度的了解,知道他這些年肯定沒有閑著,在選拔人才,培訓手段和理念上應當是遠遠超過了自己。

“這可不好說。”趙有成搖了搖頭,“我現在也是剃頭挑子一頭熱,說實在的心裏有些激動,但也不是那麽有譜。其實啊,有天賦的苗子我們又不是沒見過,但能走到最後的也真沒幾個。”

一個最頂級運動員的出現,天賦固然重要,但除此外,起著至關重要的永遠是運動員個人對待訓練對待比賽,以及對於自我超越和不屈不撓的心態。

以短跑來說,長期以來,國內的體育界都有種誤解,以為百米是個簡單項目,人人都能跑,不像撐竿跳高、三級跳遠、標槍等項目那樣有很強的技術性。所以訓練時,教練和運動員都重視練能力、講強度,而研究和摳技術的就很少。

而到了前些年伊東浩司出現,10秒整的成績對於亞洲短跑項目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大家開始研究伊東浩司,才發現伊東浩司贏是贏在了技術上。

而伊東浩司天賦自然是卓絕的,但他在100米短跑崛起是什麽時間呢?

那是在他走上社會開始進入富士通工作,開始通過業余時間進行訓練研究,一步步才最後登上亞洲巔峰。

你換一個人,在離開高中大學這個環境,走上社會開始工作後,還有幾個能有心氣堅持競技體育這條路,那可真是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