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原始

一流不入軍陣,這個問題,說難是真難,但說復雜卻沒那麽復雜。

在第一次王慶發現融入不了軍陣後,薛磊稍一想也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就像現代社會流水線式的大型生產和手工匠人格格不入一樣,軍陣和高手從一開始就是涇渭分明的兩條發展路線。

意是二流的標志。意是一個人對他的武功,兵器使用心得的一種升華,雖然已初涉心靈等虛幻的領域,但歸根結底,二流高手不過是一個熟練使用武功的,用出了心得的高級工人。

但到了一流就不同了,境已經可以稱得上藝術的追求了。意境相合,大小也算個藝術家。

一流與二流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開始領悟某一種道,逐漸對這個世界有了個人的認知,並且構建和大世界即溝通,又隔閡的個人小世界。

這也是為什麽激活那道先天氣成了進階一流的重要一環。沒有那道先天氣打底,談何小世界。

而軍陣,從一開始,就是一些統治階級苦於這些高手即難以控制,又極度危險,迫於無奈發展出的一種手段。

自古俠以武犯禁,是任何當權者都無法容忍的。

古有刺客,單人獨劍,就敢叫天地改色。

所以軍陣的出發點,就是讓大量容易控制的普通人,擁有面對高手的能力。

所以軍陣一直以來的追求的都是純粹。

要想集合眾人的力量,擰成一股繩。除了將領自身的實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士卒的力量越單一,越純粹越好。

這樣集合起來,沖突,融合造成的損失才能降到最低,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兵家由此而生,逐漸發展出適合將領的各種軍陣,和適合士卒修習的屬性純粹的功法。這也是現在兵家傳承的幾個門派,天王,天忍,明教,從將領到士卒都是由自己弟子組成,極度排外的原因。

嚴格來說,薛磊從一開始的選擇,就歪了。

無論是最早的昆侖,還是後期加入的全真,丐幫,都是武林門派,其弟子並不適合軍陣。

昆侖歷史悠久,嚴格來說在軍陣興起時,也研究過。不但研究了,成果也稱得上卓著。外門弟子姜太公憑借軍陣,也算謀得出路。但是道家本質上還是追求個人的超脫,慢慢的這條路就被荒廢掉了。

薛磊不明白麽?他明白。

但他不願意服輸,傳承怎麽了?慣例又如何。

競爭失敗只是個借口,以軍方掌握的資源,偌大的天王,別說兩個了,二十個也能培養。就算現在,天王內部楊瑾年也只是比較出挑,能和他競爭的也不在少數。

薛磊獨創江湖,不是他不知道這些江湖高手成軍的艱難,而是他更知道,未來需要這些江湖高手成軍。

大時代的變遷,總需要有人承重前行,探索黑暗。

薛磊對於江湖高手在軍陣中的運用,一流高手如何融入軍陣一直都在探索。只不過進展還是沒有趕上形式的變化,江湖上的一流高手越來越多。

薛磊這才義無反顧,在形勢變動最激烈的時候,毅然選擇了閉關。當然除了形勢所迫,也是他長期以來和王慶相交,逐漸看清了這個有點隨遇而安的男子。

王慶的性子說好聽點,不愧是道家高徒。無為而治,自然逍遙。但換個方向又何嘗不是胸無大志,隨遇而安呢。掌門師伯認定王慶不適合做掌門候選,進入主脈,不無道理。

但這只是表面,隨著兩人相交日久。薛磊逐漸發現王慶並非全無志向,只是目標比較單一,不願被過多的雜事絆住手腳罷了。一個胸無大志的人,就算機緣逆天,也達不到王慶現在的成就。那一身驚人的修為,又有哪一點不是辛苦積累而得。

所以薛磊很放心的把攤子交給王慶,自己安心閉關去了。這貨,不逼逼他,絕對不肯下力。

幾個月的閉關,薛磊放棄了高深的兵法,轉而從頭開始研究最基礎,最簡單的,甚至最古老的兵法。反本溯源,軍陣也不過是人創造的,薛磊之傲,從來不覺得前人之言就是真理。

數月蟄伏,為的就是今日一飛沖天。

近衛軍?那只是個開胃菜。

軍陣中的一流,才是薛磊帶給這個世界的大禮。

你一流高手不是自成一道,凝聚個人小世界麽?只要我格局夠大,意境夠宏偉,容得下你們不就好了。

說起來容易,但實質上,不但需要薛磊的心靈修為高過麾下一流最少一個等級,還需要他的意境夠大,夠宏偉,容得下一切。

一幫子一流都在,為啥王慶坐著仙鶴在一邊打醬油。還不是因為他,不但心靈修為冠絕玩家,而且他那近乎創世的意境,想難為死薛磊啊。所以也只能被踢出了軍團。

薛磊想到的辦法是容納,但是談何容易。意境五花八門,更摻雜了強烈的個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