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李教練體能訓練中心(第3/3頁)

然而美國的醫生可不是那種一天看兩百個門診的“超人”,人家一天看20個病人就算是勞模了,這還得算上復診患者。當越來越多的白卡持有者都擠入到公立醫院,預約排隊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所以美國的公立醫院看病預約等兩個月,並不是笑話。

想到這裏,李戴有一種詢問的口氣說道:“可這終究是免費的,我知道美國的醫療價格很昂貴,我想很多人為了省錢,願意去等一兩個月。”

“你可能對‘免費’的理解有所偏差,使用免費醫療健保時所使用的花費,並不是完全不用償還的,而是會記錄在案。等使用者有能力償還的時候,這筆錢還是要還的。我所說的有能力償還,也包括人死以後。”社工接著介紹道。

“人死了還要還錢?美國也流行父債子償麽?”李戴想到這裏,一臉的詫異。

社工則伸出了手:“舉個例子,一個人使用免費醫療健保看病,花費了三十萬美金,而他死後,他留下了一個價值五十萬的房產,他的繼承人如果想要繼承這套房產的話,就必須要將這三十萬美金還清,否則的話法院會將房產拍賣,得到的錢先償還給政府,余下的再由繼承人繼承。”

“原來還有這一手,那這麽算起來,只有無產者才能從中收益,他們沒有錢也沒有資產,即便是死後,也留不下什麽東西可以拿來拍賣還錢。”李戴下意識地說道。

“免費醫療健保原本就是一種救助性質的社會福利,但凡能交得起醫保的人,誰會選擇這種醫療補助?”社工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這些受到救助的人都是窮人,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找不到工作,甚至完全沒有工作的能力,靠著食品券度日。他們是迫不得已,就像是卑微的螞蟻,僅僅在為了活著而活著。”

社工說到這裏,臉上浮現出一副很鄭重的表情,同時用一種詩人般的語氣緩緩說道:“如果能夠好好生活的話,又有誰會願意掙紮在社會的底層,毫無尊嚴的活著!”

……

望著社工離去的背影,李戴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感慨,他覺得心中空落落的,但思想上卻無比的充實。

“他說的對,如果能夠好好生活的話,又有誰會願意掙紮在社會的底層,毫無尊嚴的活著!”

李戴不由得回憶起,在國內的時候,聽到人們談論起美國的社會福利有多麽好,政府免費給人發食物,老百姓有免費醫療等等,幾年前的李戴聽到這些,也很羨慕,然而他現在卻有了另一種想法。正如這位社工所說,這些本來就是救助性質的社會福利,目的是為了保障社會底層人的生存,是為了讓窮人可以卑微的活著。

沒有人願意卑微的活著!

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講,的確是越窮的人,使用免費醫療就越劃算,沒車沒房啥都沒有,來個人死賬消,真的是用了白用,國家花錢給你看病。可如果有好日子的話,誰願意過那種窮的什麽都沒有的生活?

當一個人開始羨慕美國弱勢群體的免費醫療時,就已經將自己擺在了弱勢群體的位置,只有窮人才會羨慕比自己過的更好的窮人。這就像是兩個乞丐,其中一個人羨慕另一個人乞討的地段好,可以得到更多的施舍,而在根本上,他們都是乞丐!

想到乞丐,李戴不由得又想起國內有新聞報道,乞丐月入上萬,很多人羨慕這種收入,但實際上那些羨慕的人,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做乞丐呢?乞丐的月入上萬,是需要用尊嚴去交換的,誰願意輕易的將自己的尊嚴丟在地上,任人踐踏?

“現在想想,以前羨慕美國的福利,這真是底層的思維啊!仔細想想也是,只有社會的底層,才會羨慕美國的社會底層有免費吃喝和免費醫療,國內中產階級日子過的好好的,誰會羨慕美國的窮人?他們會羨慕美國的中產階級,住別墅,沒事出去度個假。至於有錢人的話,到哪都一樣。”

李戴長嘆一口氣。他相信,每一個人背井離鄉,千裏迢迢來到美國,都是懷揣著夢想,都是向往更好的生活,每個人都會為了未來而奮鬥,沒有人來美國是為了成為社會底層,然後靠著各種救助而活著。而在美國,那些獲得種種“免費”的窮人們也沒有沾沾自喜,也沒有自己賺了多大的便宜,因為他們所得到的“免費”,恰好映襯了他們失敗的人生。

“這種對弱勢群體的救助,是給有需要的人準備的,這並不值得我去羨慕。人生本來就應該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等待著他人的施舍。”李戴心中多了一種驚醒,更有了一絲的清明。

“為了明天,努力吧!”李戴有些悵然的嘆了一口氣,內心當中卻愈加鬥志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