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背鍋俠(第2/3頁)

“不過爸爸他康復的很快,現在已經能走了,我想明年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出去度假了。”米克想到這裏,轉頭望向窗外,然後看到了雪地裏的李戴與赫爾海姆。

“是爸爸,還有幫助爸爸康復的李教練。”米克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他拿起手機,對準了外面的赫爾海姆,按下了拍攝的按鈕。

米克拍攝了一個不足十秒的短視頻,然後分享在了自己的FACKBOOK上,還配上了一段文字說明:“爸爸快要康復了”。

“這樣該有人給我留言了吧!”米克自言自語的說著。

米克並不知道,除了他的同學之外,還有一些陌生人正關注著他的FACKBOOK。那就是賽車雜志的記者們。

對於歐洲的賽車雜志來說,冬季、特別是大雪過後,往往是最郁悶的時候,因為在這個時候,他們找不到可以報道的素材。

賽車畢竟是一項戶外運動,所以冬季由於天氣的緣故,基本上不會安排什麽像樣的賽車比賽,而那些小型的室內卡丁車賽,顯然是不值得去報道的。

車隊在這個時候也進入到了研發階段,雖然偶爾會有試車,但車隊的保密工作都做的很好,避免被競爭對手竊取到消息,作為記者更是挖掘不到什麽內容。

所以這個時候賽車雜志的編輯和記者們,哪怕是空有一身本事,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很多賽車雜志會在這個時候刊登一些車手的花邊新聞,比如某位車手和某個嫩模約會,某位車手和同時兩個嫩模約會,某位車手和一大群嫩模約會等等,幾張偷拍的模糊照片,再配上模特辛辣的高清寫真,即便是為了看那些嫩模如何節省布料,也很值得買上這麽一期雜志。

當然,賽車雜志並不是《花花公子》,偶爾這麽一期來點大尺度的也就罷了,沒一期都這麽搞的話肯定不行。

和賽車手的花邊新聞相比,車王赫爾海姆的病情,顯然要比車手找嫩模更加的牽動人心。赫爾海姆十幾年的職業生涯,差不多讓整整兩代人成為了他的粉絲,所以赫爾海姆的一丁點消息,也會有成千上萬人的注意到。

米克並不知道,有某位賽車雜志的記者一直在關注他,而當米克上傳赫爾海姆在雪地中走路的視頻後,對於這位記者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

沒過幾天,歐洲媒體的體育板塊的頭條便被赫爾海姆即將康復的消息所刷屏,而在赫爾海姆的家鄉德國和法拉利所在的意大利,部分主流媒體的頭版頭條都變成了赫爾海姆。

……

手機的聲音響起,尼爾森看了一眼來電顯示,表情瞬間嚴肅起來。

“是穆勒教授!”尼爾森心中微微一震。

穆勒是歐洲康復醫學元老級的人物,尼爾森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在穆勒的實驗室裏待過一段時間,兩人也是亦師亦友的關系。

現如今穆勒教授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但仍然堅持工作沒有退休,他目前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醫科大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做研究工作。

尼爾森所在的瑞士洛桑大學醫學院也算是歐洲比較知名的醫學院,可是和穆勒所在的斯德哥爾摩醫科大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相比,逼格上卻要弱了不少。

斯德哥爾摩醫科大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在科協界可是有著鼎鼎大名,著名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第一次評選,就是由這個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所負責的,而如今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評選委員會,也是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所任命的,同時評獎的前期工作也是由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所負責。所以在世界高端科學家的眼中,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絕對是最特殊的存在。

穆勒是尼爾森一直很尊敬的人,於是尼爾森毫不猶豫的接起了手機,然後開口說道:“你好,穆勒教授!”

“尼爾森,恭喜你啊!你又成功了!”穆勒教授開口說道。

穆勒的這種開場白,讓尼爾森有一種懵哄哄的感覺。

“恭喜我?穆勒教授為什麽要恭喜我?”尼爾森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穆勒接著說道:“當時赫爾海姆剛受傷的時候,我也去法國給他做過會診,情況是相當不樂觀啊!沒想到在這麽短的時間,你竟然可以幫助他恢復到這種程度,看起來你的團隊在康復醫學方面,已經走在世界最前列了。我覺得你可以借著這個機會,發表一篇頂級的論文,赫爾海姆可是個名人,他的影響力很大,就是沖著赫爾海姆的噱頭,即便是《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柳葉刀》或者《英國醫學雜志》都不會拒絕你的論文……”

尼爾森被穆勒說的越來越懵,他不明白怎麽就突然扯到論文上去了,《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柳葉刀》、《英國醫學雜志》可都是世界最頂級的醫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