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改變(第2/2頁)

顧志忠說到這裏,眼神中透出了一股希望:“我們的這些弟子,比我們年輕的時候要強,他們的身體更強壯,技術更突出,打法更合理。如果有一天,他們退役了,成為了教練,一定也會比我們更厲害。我們國乒就應該是這個樣子,一代更比一代強!這樣,我們才能一直站在世界的巔峰。”

……

正如顧志忠所說,之前制定體能訓練方案的事情,只能算是理論測試。

然而體育運動畢竟是依靠實踐的,理論再強,實踐操作不行的話,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身為教練,日常的訓練才是最主要的基本工作,如果訓練水平不夠,理論知識就算是再強,也只是個科研者,而不會成為“名教”。

這其實和教師有異曲同工之妙。學校裏面都會有負責教學研究的部門,其中的老師當中也不乏經驗豐富的知名教師。然而對於學生家長來說,他們眼中的“名師”,是那種升學率比較高的班主任。這些班主任在教學理論方面可以比不上那些教研人員,但卻都是實打實的出了成績。

李戴目標可不是做一個紙上談兵的教練,所以他必須要迎接接下來的挑戰。

讓一群世界冠軍遵照自己的安排進行訓練,的確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李戴更是知道,如果想要得到這些世界冠軍的認同,關鍵就是兩個字:改變!

李戴需要讓運動員在短時間內感受到,接受自己訓練可以帶來改變,這是得到這些世界冠軍信任的最佳方法。

然而對於各方面都比較成熟的國乒主力來說,想要讓他們短時間內感受到訓練帶來的改變,的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李戴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突破點,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最終李戴選擇了“手臂肌肉訓練”,作為自己的突破點。

職業乒乓球運動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持球手的前臂,要比非持球手臂的前臂長,同時持球手手臂的肌肉,也明顯要比非持球手臂的肌肉更加強健。表面看起來就是一條胳膊比另一條胳膊更長、也更粗壯。

這主要是因為運動員從孩童時代就開始練習乒乓球,所以骨骼和肌肉的發育和生長受到了影響,這是從小練習乒乓球的必然結果。

那些不是從小練習乒乓球的人,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當然在國內,不是從小練習乒乓球,也不可能成為乒乓球的職業運動員的。

人畢竟是一個整體,乒乓球的每一個動作,也是身體整體的動作,兩支胳膊長短不一樣,粗細不一樣,肯定是影響身體的整體性,所以如果能夠改善這一點的話,運動員便能夠很快的感受到身體整體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