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西海行省

蒙古帝國,哈拉和林。

成吉思汗一直在密切關注西夏之戰,等到大夏軍受邀,正式介入西夏之戰,成吉思汗就知道,這一戰,帝國再無勝算。

除非再往西夏增兵。

那樣一來,很可能就會將一場局部戰爭,演變為無法控制的全面大戰。帝國可以增兵,大夏自然也能增兵,而且速度更快,規模更大。

“傳令拖雷,即刻率部撤離西夏,切不可戀戰,否則軍法處置。”

“是!”

成吉思汗比拖雷更果決,也更懂得取舍,此戰雖未競全功,好歹劫掠到一大批物資,解了帝國的燃眉之急。

至於剩下的糧食缺口怎麽解決,只有從長計議。

再打下去,不僅到手的鴨子要飛掉,甚至還可能要倒賠進去,成吉思汗戎馬一生,絕不願做賠本的買賣。

……

對成吉思汗的軍令,拖雷不敢不聽。

十二月十九日,拖雷匯合木華黎殘部,合計二十五萬大軍,押送無法計數的海量物資,迅速撤離西夏。

為了這批物資,蒙古帝國折損十五萬精銳騎兵,由此也就不難理解,拖雷離開興慶府時的不甘跟憋屈了。

對摘桃子的大夏,拖雷已是恨之入骨。

眼見蒙古大軍撤離,比拖雷還憋屈的野利旺榮心有不甘,不顧李元昊的勸阻,親率五萬大軍追擊,企圖拖延蒙古鐵騎撤離速度。

早就憋著一肚子氣的拖雷,跟木華黎一合計,悍然率部轉身迎敵,再次將野利旺榮擊潰。就連野利旺榮本人,都被拖雷一箭射殺。

這一戰,也成了西夏之戰的尾聲。

三天之後,李牧率部抵達興慶府,從西夏軍手中接過城池防禦,標志著西夏國徹底成為歷史。

從這一天開始,大夏鷹揚軍的駐地,就將由蜀地行省轉移至西夏境內,成為王朝抵禦蒙古帝國的一支精銳之師。

隨著蜀漢王朝歸附,蜀地行省再無隱患,有飛熊軍坐鎮,足矣。

接戰區司令部轉樞密院的軍令,西夏軍余部,除鷹揚軍招募一些補充此戰戰損以及組建行省警備師團之外,剩下的二十余萬人,悉數裁撤。

以大夏如今之兵力,實在不宜再行擴軍。因此,就算在大戰中存活下來的二十余萬西夏軍,是一等一的精銳,歐陽朔也只能忍痛割愛。

而且經此一戰,西夏人丁凋敝,尤其是青壯年損失慘重,安排這批軍士退役,也有助於盡快恢復西夏的生產。

歐陽朔已經給民政署下令,從蜀地行省成都郡,調配一批漢民,前往西夏定居,以補充西夏人口。

至於對李元昊跟西夏的安排,還得等朝廷敕令。

……

西夏歸附大夏的消息一出,羨慕嫉妒者不知凡幾。

表面上看,大夏這次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偌大的西夏國,占了天大的便宜。事實上,這樣的便宜不是誰都能占的。

就好比跟西夏相鄰的秦國。

即便李元昊願意率領西夏,向秦國投降,以秦國之國力,也無力從蒙古帝國手中,庇護下李元昊。

蒙古大軍,更不可能像現在這般,還未交戰,就主動撤軍。

究其根由,此番大夏能順利接收西夏,還是以雄厚的國力以及在華夏區無疑匹敵的威望為支持,換做其他任何一國,都做不到。

而且接收西夏,從短期來講,未必全是好事,那意味著又有一千余萬百姓嗷嗷待哺,等著朝廷撥發救濟糧。

……

十二月二十五日,山海城。

經過數日商議,朝廷對西夏國的處置方案,總算是塵埃落定。

首先是對李元昊的敕封,鑒於西夏國是在特殊情況下,才選擇歸附大夏,兼且西夏底蘊不深,按內閣意見,只敕封李元昊為一等侯爵。

而且李元昊不得留在興慶府,需舉族遷到山海城居住。

如此安排,也是鑒於西夏屬於羌族聚集地,李元昊在羌族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影響力,等到災難過去,生活回歸太平,現在這些對李元昊有怨言的羌人,未必不會重新聚集在李元昊身邊,為本族謀取利益。

這是歐陽朔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看到的。

當然,大夏一直奉行的種族平等政策,對羌族百姓同樣適用。

其次就是對西夏國疆域的行政區劃。

李元昊建國時,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如此,西夏的國號與地名,不可避免地犯了大夏王朝的忌諱,定然不能直接劃定為西夏行省,需要另想一個行省名稱。

歐陽朔原本偷懶,想直接以清朝疆域為參照,命名為青海行省。倒是內閣首輔姜尚建議,更改為西海行省。

這裏面是有緣故的。

青海行省之名,源於境內的青海湖。而西海,正是青海湖的古稱,改名為西海行省,不僅更具古韻,還跟東海行省遙遙相對,可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