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 暹羅歸附

張良定義的邊防軍體系除剛組建的北疆軍之外,還囊括安南兵團、瀛洲兵團、摩洛哥兵團、索馬裏兵團以及奧克蘭兵團。

諸兵團的定位跟北疆軍是一致的。

由高麗戰俘整編出的四個軍團中,除劃撥給北疆軍三個,剩下的一個軍團歐陽朔留給了安南兵團。

眼下的安南兵團有三個軍團,歐陽朔也準備將其擴充至滿編。

南掌跟真臘之戰,因為對戰雙方不在一個量級上,參戰的龍驤軍跟安南兵團的戰損相對較少。

奈何兩個遊戲區王城禁軍加在一起也不過十八萬人,大戰之後,刨除戰損,再篩選不合格的兵員,總共也就剩下十萬合格戰俘。

只夠整編出一個野戰軍團。

安南兵團滿編之後,跟北疆軍一樣升格為集團軍,更名為河內軍。

“南掌、真臘切割為郡,連同現在的安南行省,共同組建一個新的行省——河內行省。行省總督仍為胡宗憲,治所也還設在河內。”歐陽朔如是說。

合並之後,河內行省一躍而成王朝境內非常有分量的一個超級行省,歐陽朔相信以胡宗憲之能,再輔以陸秀夫,定能治理好此地。

河內軍之名,正是由此而來。

“原安南兵團兵團長薛仁貴,擢升為河內軍統領,領二品鎮南將軍銜。”薛仁貴跟嶽飛兩將,一個鎮南,一個鎮北,相得益彰。

至此,國戰月之後的安置調整就暫告一段落。

期間,歐陽朔還特意見了見高麗降將李舜臣。這位老將頗為倔強,死活不願在大夏水師任職,無奈之下,歐陽朔只好安排李舜臣進入水師學堂任教。

“就算是發揮余熱吧!”

在河內軍整編期間,龍驤軍將接替豹韜軍,進駐呂宋島拉瓦格城,繼續跟呂宋展開對抗,堅守城池的同時,不斷消磨呂宋戰力。

在合適的時候,大夏就將對呂宋發起總攻。

隨著南掌、真臘、泥國以及東帝汶四國覆滅,大夏又在呂宋北部站穩腳跟,整個東盟形勢又是一變,勢必要經歷一段新的調整期。

最先有動作的,正是跟大夏河內行省接壤的暹羅。

七月九日,就在歐陽朔返回都城的第二天,暹羅領主提拉德派出的使節團就抵達山海城,帶來暹羅國書,表示願意認大夏為宗主國。

隨著南掌跟真臘相繼覆滅,暹羅跟大夏簽署的互不侵犯條約,已經無法讓暹羅獲得足夠的安全感,生怕步兩國後塵,因而非常識趣地主動“投降”。

“認宗主國,總好過被滅國。”提拉德還是很精明的。

此輪國戰,新西蘭正是因為奧克蘭地區認大夏為宗主國,才逃過一劫,否則怕是很難抵擋呂宋國的進攻。

這樣看來,認宗主國其實還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

國戰月可不只有一屆,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而且以大夏在國戰月剛一結束,就對呂宋發起國戰的情況來看,甚至都不用等一年。

基於這樣的判斷,在國戰月剛結束不久,提拉德就派出使節團。

暹羅如此識趣,歐陽朔自也不會刻意為難。正如前文提到的,大夏想要立足希望星球,站穩腳跟,就不可能真的走屠戮全球的死路。

多一個朋友,總好過多一個敵人。

宗主國的設定就非常符合大夏訴求,在結成利益同盟的同時,又不用輕啟戰端,跟周邊國家結成死敵。

“現在就看驃國跟柔佛兩國,還能熬多久了!”一旦驃國跟柔佛兩國歸附,再打下呂宋,整個東盟地區就徹底置於大夏掌控之中。

只是不到火燒眉毛,這兩國怕是不會輕易認輸。尤其是柔佛國,剛剛打下泥國,說明其並非沒有野心,怕是不會輕易就範。

這也在歐陽朔的預料之中,畢竟認大夏為宗主國,並非沒有代價。

以暹羅為例,認大夏為宗主國之後,暹羅國雖然還保留“暹羅”國號,實際上就是大夏的一個行省,暹羅領主提拉德就任暹羅總督。

總督衙門架構將按照大夏模式加以改造,其中的一些機構甚至會由大夏直接派駐官吏。行省治所也將由原來的領地主城,遷至王城曼谷。

當然相比其他行省,暹羅國還是享有高度自治權。

既然是大夏行省,貿易關稅自然全部歸零,海量的大夏商品將無障礙地流入暹羅。與此同時,暹羅特有的原材料跟農副產品,比如錫礦、螢石、橡膠以及大米等等,也將銷往大夏諸行省。

這對王朝經濟是大為有利的。

再就是大規模裁軍。王城曼谷的五十萬禁軍,連同二十萬領地大軍,除保留一支兩萬人規模的皇家部隊,剩下的六十八萬大軍將悉數裁撤。

或是轉化為警備師團、城池警備部隊,或是轉化為衙役,或是直接轉業。至於暹羅國的安全,自然就由河內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