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裁軍

八月二十日,山海城,夏宮。

軍務大臣杜如晦代表樞密院,向歐陽朔匯報樞密院擬定的《關於適當裁撤減編郡一級警備師團的軍隊整編方案(草稿)》。

此輪裁軍僅針對四大行省十六郡之地,直隸郡警備師團早已裁撤,夷州郡、瓊州郡以及星州郡都是島嶼,均不在裁撤之列。

十六郡合計十六個滿編警備師團,總兵力21.6萬人,相當於三個軍團一級編制。與此同時,四大行省駐紮著三個滿編集團軍,總兵力105萬。

如此龐大的軍隊規模,不僅不必要,而且對朝廷財政、對地方均造成巨大壓力,到了必須適當瘦身之時。

經歐陽朔親自提議,樞密院擬定了此輪裁軍方案。

雲南、川南、嶺南以及閩南四大行省,每個行省僅保留一個警備師團,未來擴張的領土,將直接按照一個行省一個警備師團的標準進行配備。

每個行省保留的警備師團,其隸屬關系也將由樞密院轉到行省總督衙門,由行省總督指揮調度。如此一來也隔絕了郡守跟地方警備部隊的聯系,讓行省總督成為行省範圍之內,唯一擁有調兵權的文官。

這種制度性安排,對維護總督權威是非常有益的。

剛任命的四位總督中,白樺、範仲淹、霍光以及荀彧,就沒有一位不通軍務,指揮一個警備師團,實在是綽綽有余。

此前的木蘭月跟裴矩同樣略通軍務,這已經是對總督的基本要求。

當然行省總督接過的只是指揮權,警備師團旅帥及以上軍官的任命,兵籍档案,武器裝備供給以及作戰訓練管理等軍務,則轉隸至戰區統帥部。

戰時,戰區統帥還有權越過行省總督,直接調動警備師團。戰區統帥部要做的,不過是在調兵之前,上報樞密院。

等於是說,樞密院對地方警備師團基本放手,專心於野戰軍。

因為是四留一,此輪裁軍將一次性裁撤十二個警備師團,合計16.2萬人。警備師團屬於正式在編兵員,待遇向野戰軍看齊,因而裁撤之後必須妥善安置,可不能像處理戰俘一樣,直接就讓不合格的兵員轉業。

為此,財政院專門劃撥了一百萬專項資金,用於對裁撤兵員的安置。

此輪裁撤下來的兵員一部分將轉職為衙役,充實到總督衙門、郡守衙門、知府衙門以及知縣衙門四級衙門的內政部門,進一步完善地方衙役體系。

尤其是剛組建的總督衙門,至少需要配備三千到四千名衙役。

據內政院測算,衙役體系大致可以消化接收三萬余人,不到五分之一。

還有一部分兵員,尤其是軍官一級,則將轉為文官,進入農業系統、建設系統、內政系統以及海關系統,充實地方衙門。

尤其是內政與海關,最是需要經驗豐富的軍官轉任。

稅務署剛組建不久的海關司、邊境司正好急需一批武官轉任,轉為文官體系當中的稽查員以及督查員。

再有一部分兵員,則轉入【蜀山鋼鐵集團】、【華夏航運集團】、【華夏紡織集團】以及【華夏建工集團】等企業任職。

尤其是正在急需擴張的【蜀山鋼鐵集團】,急需一批能吃苦耐勞的鋼鐵工人,僅該集團就能吸納五萬名普通兵員。

而對警備師團中的工程兵而言,正在組建的【華夏建工集團】則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去處。

【華夏航運集團】則需招募一批兵士,轉職為海上護航隊。

通過以上幾種途徑,解決了大部分兵員的安置問題,剩下的三萬余兵員則按軍銜發放一筆可觀的轉業費,讓他們自謀生路。

好在眼下王朝商業繁榮,這些兵員可不愁找不到工作。

剛一得到消息,三大皇商就聞腥而來,要招募一批復員的士兵進入商會,充當護衛隊。這些兵士可比商隊在民間招募的壯漢,強了數倍不止。

也有士兵轉業之後,靠著轉業費自謀生路,開始創業。

總而言之,這一輪的裁軍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軍隊瘦身,減輕國防開支負擔;而且對王朝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人力資源一塊,都是一個極大的補充,夯實官僚體系,可謂雙方受益。

非如此,財政院也不會痛痛快快地拿出百萬安置費來。

以上這些還只是擺在明面上的,暗地裏,一批“自謀生路”、“獨自創業”的兵員,實則被山海衛悄悄吸收,成為新進一批密探。

對山海衛而言,這些上過戰場、見過血的戰士,可不就是最好的密探嗎?尤其是其中的偵察兵,基本都被山海衛提前預定了。

一些百戰精兵則被山海衛下設的影衛,悄悄吸納。

此輪裁軍對王朝而言可謂一場瓜分蛋糕的盛宴,當真精彩至極。

因為此輪裁軍牽涉到十數個要害部門,將由內閣牽頭成立一個裁軍小組,由內閣首輔姜尚任組長,軍務大臣杜如晦任副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