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淝水之戰

六月十六日,中國區各大媒體都在顯眼位置,甚至是頭版頭條,詳細報道了頑石城奉大夏王朝為宗主國的消息,將玩家的熱議推向高-潮。

就在此時,一則系統公告突然傳遍中國區。

“系統公告:中國區已經成功晉升三十座二級郡城,觸發戰役系統,第七場戰役【淝水之戰】將於三天後正式開啟,敬請期待。友情提示:淝水之戰為非強制性戰役情景任務,只有晉升為二級郡城的領地才有資格報名參加。”

……

時至今日,中國區荒野存活下來的領地不超過五十座,最低一級都已經是一級郡城,二級郡城則是中堅。至於帝塵等人早已將爵位提升至一等侯爵,早早將各自領地晉升為三級郡城。

只是一等侯爵到公爵是一個大坎,別說是帝塵,就是鳳囚凰的功勛值也不過四十余萬,還不到公爵需求的一半。

中國區要誕生第二座都城,似乎還遙遙無期。

對淝水之戰,歐陽朔的感官頗為復雜。前世中國區的發展遠沒有這一世迅猛,歐陽朔重生之前,淝水之戰就是最後一場戰役。

也就意味著對接下來的戰役,歐陽朔再無法做到先知先覺。

……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三八三年,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一百一十二萬前秦軍。

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族紛紛脫離前秦統治,分裂為後秦跟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

要說清楚淝水之戰,需要將其置於魏晉南北朝這一特殊的歷史背景下。

魏晉南北朝,又稱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從曹丕稱帝到隋朝滅陳而統一中國,前後共三百六十九年。

該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叠最頻繁的時期,長期割據,戰爭連綿不斷,三百余年間經歷了三十余個大小王朝的交替興滅。

魏晉南北朝上承漢晉,下啟隋唐,期間各朝國祚俱短,亂象叢生,也正是在這一特殊時期,玄學興起、道教勃興、佛教輸入以及波斯、希臘文化羼入,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

該時期也是封建王朝體制蛻變革新的一個時期,在歷史上的地位不亞於先秦,隋唐體制多是在這段時期逐步發展和定型的,影響直至北宋。

公元二六五年,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權,國號為晉,定都洛陽,結束三國鼎立,天下重歸一統。

可惜這個大一統的王朝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滅吳之後,西晉貴族奢侈腐敗,政風黑暗,世家權貴集團當道。

在此期間,更是有大量遊牧部落內遷,被世家大族收作奴婢。其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占當地人口一半。

由於遷入人口數目太多,為西晉亡國和五胡亂華埋下伏筆。

公元二九九年,西晉因爭奪皇位而引發八王之亂,歷時七年,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慘劇,大量百姓與世族南渡。

五胡亂華從西晉滅亡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也稱“永嘉之亂”、“中原陸沉”、“中原淪陷”等。

這一時期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天下南北割裂,長期對峙。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淝水之戰前秦皇帝苻堅,便是出身五胡中的氐族。

公元三五七年,東海王苻堅發動政變,廢前秦皇帝苻生,登基即位,稱“大秦天王”,改年號永興,實行大赦。

其後近三十年,一代雄主苻堅重用王猛等人,富國強兵,先後掃滅前燕、前涼以及代,終於一統北方,跟東晉形成南北對峙之格局。

苻堅是一位優秀的君主,晉朝的任何一個皇帝都遠遠不能和苻堅相比。

在滅掉前燕、前涼以及代三國期間,對於那些被俘虜的帝王將相,苻堅從不誅殺,都給了很高的待遇。

這也許是出自苻堅寬厚的性格,但更可能是基於政策考慮。

因為氐族在北方各族是個小不點民族,如何控制住其他各族,這是個很大的難題。面對這個形勢,苻堅不願誅殺外族首領而激起動蕩,寧願用些手腕控制住他們,甚至還賦予那些首領相當的兵權。

其中就包括慕容垂、姚萇等人。

諷刺的是,淝水之戰前秦戰敗之後,慕容垂逃回前燕故地復國稱王,慕容宗族的子弟躍馬披甲,遍地狼煙;姚萇也重新崛起,最終殺死苻堅。

……

公元三七五年,王猛去世,臨死前對苻堅說:“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