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主場“劣勢”

嚴閔的活躍表現僅僅是中國隊全隊表現的一個縮影,除了嚴閔,其他的中國隊球員也都非常努力和積極。

中國隊的反擊打的巴西隊想要盡全力進攻,都不得不投鼠忌器。

所以盡管看台上的巴西球迷對於嚴閔的花哨動作很憤怒,視為對他們的“挑釁”,不斷用呼喊聲來鼓動球隊進攻。

但實際上,巴西隊的表現卻並不像巴西球迷們期待的那麽勇敢。

他們並沒有一窩蜂沖上去,用無與倫比的氣勢壓倒中國隊。

因為他們很擔心中國隊的反擊。

無論是嚴閔還是何影,都有著非常出色的單兵作戰能力。

這一點不管是在之前的歐洲聯賽中,還是在剛剛的比賽裏,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巴西隊不敢去冒這個險。

正如賽前裏皮所說的那樣,這是他們的主場,主隊球迷們的熱情給了他們幾乎無窮無盡的動力,但同時也帶給了他們巨大的壓力。

他們每個人恐怕都不敢去想象如果他們在自己的主場輸掉了比賽,那會是什麽後果……

當年在馬拉卡納球場輸掉世界杯決賽的前車之鑒可還歷歷在目,盡管已經過去了六十四年,但影響至今還在,對當時那支輸掉決賽的巴西國家隊球員來說,這場失敗的陰影一直籠罩著他們,“失敗者”“恥辱者”的名號一直伴隨著他們。

當時丟球的巴西隊門將巴爾博薩,已經在2000年去世了,但他余生都威能擺脫那場決賽失利的陰影,曾經有一個女人指著他告訴自己的兒子:“看,這就是讓全巴西哭泣的人。”

這位黑人門將的悲劇甚至讓當時巴西國內針對黑人的種族歧視重新擡頭。巴西國家隊在辭職後數十年時間沒有用過黑人門將,直到迪達的出現……

巴爾博薩在2000年去世的時候,在他的身上找不到一分錢。這位前巴西國門貧困交加地離開了人世。

1950年世界杯決賽失利,到現在都是不少巴西的專家學者們研究的話題,涉及面非常廣,影響非常大。

甚至有人這麽評價那場決賽的失利:“每個國家都有不堪回首的歷史,比如說廣島的原子彈。我們的災難,我們的廣島,就是1950年世界杯決賽對烏拉圭的失利。”

1970年巴西隊第三次奪得世界杯冠軍,他們勢如破竹,完美的演出令其他輸球的對手心服口服。而最後的決賽,就算不是世界足球史上,也至少應該被看做是巴西足球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刻。那屆世界杯的巴西隊是全世界公認的世界杯歷史上最強大最完美的國家隊。但是在2000年的時候,沒有人會想起來紀念、慶祝一下這個黃金時刻的三十周年。

反而1950年的失敗被一直牢記。2000年七月十六日出版的《巴西日報》在第一版看出這樣一個大標題:“半個世紀的夢魘:濟濟尼奧認為1950年的決賽中,烏拉圭采取的是聖貢薩洛卡裏奧卡隊曾經使用的戰術……”

報紙用了三個版面重新回憶了五十年前的那場比賽,曾經參與過比賽的人們至今都不能釋懷。濟濟尼奧是當時那支巴西隊中的明星,對烏拉圭采用的戰術感到難以置信,因為和他年輕時踢球的一支郊區的小球隊卡裏奧卡隊采用的打法是一樣的。

馬拉卡納的悲劇困擾著巴西民眾,以至於專門有一個詞:馬拉卡納佐(Maracanazo)。在巴西,為了紀念馬拉卡納悲劇五十周年,有無數關於描寫分析和評論那場比賽的書出版。

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唯一一本關於巴西1970年世界杯的書是英國出版的,而且只有英文版,巴西國內還看不到……

巴西著名的人類學者羅伯特·達馬塔認為1950年的決賽失敗“也許是巴西歷史上最大的悲劇,因為悲劇發生在數十萬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觀眾面前,因為發生在巴西開始認為自己是一個大國的時期。比賽的結果讓我們陷入了深淵,陷入了無止境的為這場令人羞恥的失敗尋找借口和自責中。”

……

那場比賽的失敗對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民,對整個社會的影響,現在這支巴西國家隊的成員們不可能不知道,不了解。

沒人願意一輩子生活在失敗者的陰影和恥辱中。

沒有人願意像巴爾博薩那樣,只有死亡才能解脫,或者連死亡都不能解脫。

他們小時候恐怕都有這麽一個夢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夠在馬拉卡納舉行的世界杯決賽中,為巴西隊進球,幫助巴西隊贏得世界杯,在創造新歷史的同時,也抹平舊歷史給整個國家所帶來的創傷。

這意味著他們必須一直贏下去,打入決賽,重回馬拉卡納球場,然後在那裏取得勝利,捧起金杯。

在此之前,他們不能輸,他們一刻也不能放松。

他們還沒有被“失敗者”的陰雲籠罩,卻已經置身於巨大的壓力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