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冬歇期(第2/2頁)

之後,西德隊戰勝了蘇格蘭隊,獲得了世界杯的決賽圈資格,德國足協則據此在1969年的十一月上旬公布了下半程的賽程表。下半程從1970年的一月十日開始,德國杯地四分之一決賽被安排在了三月下旬,半決賽在四月八日,決賽則在五月十二日或者十六日進行。

這樣,在最後一場德國杯決賽結束之後,德國國家隊還有半個月的時間來備戰世界杯。

計劃是挺好的,但計劃不如變化,再好的計劃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被改變的。

那年冬天,歐洲中部遭遇餓了格外嚴寒的冬天。在新年前夜,柏林地溫度降到了零下十七攝氏度,六天之後,這個城市又被深達三十一厘米的積雪覆蓋。一月八日那個周四晚上十點鐘,德國足協負責賽程安排的工作人員沃爾特·巴雷澤爾最終決定取消下半程第一輪的球賽。一周之後,他又宣布取消了六場比賽。

巴雷澤爾當初說:“最糟糕的是,我們必須在五月二日前結束這個賽季。為了世界杯,我們不能拖延。現在該怎麽辦呢?真正的冬天才剛剛開始……”

他的話後來被證明是有先見之明的,因為之後地日子裏,柏林斷斷續續的降雪一直持續到了三月中旬,僅僅一月份就有三十七場德甲聯賽因此被取消。

賽程的多次調整導致了一些相當奇怪的安排。四月中旬的九天時間裏,紅白埃森隊要在自己的主場踢四場聯賽。那年的聯賽之所以能夠按時結束,完全是因為德國比賽成被徹底打亂了——1969-1970賽季地德國杯決賽是在1970-1971賽季開始之後才進行地,最終的勝利者是奧芬巴赫踢球者隊,雖然這支球隊到決賽進行的1970年八月二十九日已經進入了德甲,但理論上講依然算是乙級球隊。

聽著挺亂的吧?

這充分說明了以前足球組織工作有多混亂。

經歷了如此混亂的一個賽季之後,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一個正兒八經的長時間的冬歇期的重要性,但當時這並沒有帶來改變,當時的主流觀點還是這樣的:“……我們不認為德甲需要現在大眾所要求的較長假期,因為沒人能夠準確知道,冬季的天氣狀況什麽時候會影響到比賽。也許是十一月,也可能是三月與四月之間。我們最需要的是靈活的賽程安排,以及一定的空余比賽日用以安排因為各種原因耽擱的比賽。”

所以當時德國足協並沒有做出任何變動。四年之後,因為本土舉行世界杯的緣故,聯賽又一次需要提早結束。這樣,下半程的第一場比賽被安排在了一月五日,這一次他們沒有遇到四年前那樣極端的天氣。

一直到八十年代,德甲球員才真正擁有了“冬歇期”,而不是所謂地延長了的聖誕假期。1982-1983賽季,冬歇期的長度首次超過了四十天。兩年後地1984-1985賽季,冬歇期長度突破了五十天,首次延續到了兩個月。之後,這個時間一度超過了七十天。

在德國,冬歇期出現的原因就是因為冬季寒冷無常的天氣會打亂聯賽的節奏,過去的德甲聯賽,那會兒的技術水平比較低下,當天氣過於寒冷的時候,球場草皮會結冰,足球也難以看清,若遇大雪氣候更是一片白茫茫。

不過如今,這些早就不是問題了。在從2008-2009賽季開始,所有德甲和德乙球隊的主場均實現了地熱系統,部分丙級球隊也設有了這樣的設施。

但是冬歇期作為一種傳統,已經很那被徹底取消了,只可能在長度上有些調整。

德國俱樂部也沒有誰認為冬歇期不好的,尤其是有英超這個參考對象之後。有一種觀點是說德國國家隊在國際大賽中的表現比英格蘭國家隊更好,是因為德甲聯賽有冬歇期,可以讓更多地德國國腳們獲得足夠地休息機會,減少受傷地幾率,而英格蘭國家隊則受到賽程漫長密集的英超的拖累,當賽季結束,國家隊比賽來臨時,所有國腳都筋疲力盡,根本不可能在重要的國際大賽中拿出什麽好表現來。

要是如今的冬歇期還能像以前那樣長達七十天的話,那麽周易完全可以在家過春節了。

但可惜,現在的冬歇期基本上就只有三十多天了。

如果有世界杯、歐洲杯什麽的,還會更短。

回到德國之後,他將和隊友們一起南下,去溫暖的西班牙集訓,在那裏備戰下半賽季。

那種感覺就好像是重新開始了一個新賽季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