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意外”的失敗(第2/3頁)

當比賽結束哨音響起的時候,中國隊的球員們垂頭喪氣,完全沒想到他們會在主場輸掉比賽。

在比賽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是帶著必勝的決心來的。在丟球之後,他們想的還是逆轉取勝。在比賽還剩下十五分鐘就結束的時候,他們的目標已經變成了“只要能夠扳平比分就可以了”。但是在比賽結束之後,就連這個目標都沒有實現……

這確實是太慘了。

中國隊的國腳們臉上透露著迷惘的表情,想不明白他們為什麽會在主場輸給卡塔爾。

他們可是小組第一啊,卡塔爾小組倒數第二,這實力差距有多大?

……

在賽後,氣喘籲籲的何影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他這場比賽比之前幾場比賽踢的都更累,因為他一個人做了好幾個人的活兒,在鋒線上他是負責得分的何影,回撤到中場之後他成為了要組織進攻的“周易”,而在卡塔爾打中國隊反擊的時候,體能和速度出色的他又要扮演“楊牧歌”的角色,負責阻截卡塔爾的反擊。

這麽踢下來,能不累嗎?

“對於沒有能夠贏下比賽我很失望……”他搖著頭說。

記者問:“賽前被看好,結果卻輸掉比賽,你認為這是什麽原因造成的?”

何影喘了幾口粗氣說道:“原因很復雜,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但對於我個人,我覺得自己的表現還不夠好,這是輸球的原因。”

作為球員,何影主動承擔責任,盡管他其實不需要這麽做,但他還是這麽做了。這不是他在作秀,而是他對自己要求高,他確實認為作為海歸球員中唯一回來參加比賽的人,中國隊沒能贏下比賽,那就是自己的責任。

高宏博在賽後新聞發布會上這把輸球的責任全都攬到了自己身上:“沒能取勝是戰術和人員安排上的問題,作為主教練,我負全責。”

有記者問道:“人員安排上的問題是否是指沒有招入所有海歸球員?”

高宏博搖頭否認:“和這個沒有關系。”

“那麽如果本場比賽召回了海歸球員之後,是否就能確保勝利了呢?”記者追問。

高宏博繼續搖頭:“不能做這樣的保證,足球比賽不是這麽簡單的不是這樣就是那樣的。”

……

賽後,高宏博在比賽中的臨場指揮和首發陣容安排都遭到了媒體們的抨擊。有媒體質疑為什麽高宏博只召了一個何影回國,而其他海歸球員一個都不召。有媒體質疑他在比賽中的換人調整,還有媒體幹脆質疑高宏博這場比賽采用全華班是不是為了某些人塞錢進入國家隊鍍金的機會,畢竟現在國家隊成績出色,國家隊也從以前大家都不要的餿饅頭變成了香餑餑,一個國腳名額頓時也變得值錢起來。

這場失敗對於中國隊來說太突然,對於中國的媒體和球迷來說也太突然,在之前對陣日本不落下風,拿下澳大利亞不在話下的背景襯托下,這場失敗來的卻是太沒道理了。

有人認為這場失敗是因為高宏博沒有選擇征召全部海外球員,完全忘記了賽前輿論可一邊倒的支持不征召海外球員,要給與全華班信任與尊重。現在倒是把輸球的責任全都推到了扶不上墻的爛泥全華班球員身上了。

也有人認為失敗不是因為沒有征召海外球員,全華班球員的實力也絕對沒有這場比賽中所體現的那樣不足,主要問題還是主教練高宏博這個廚子沒有用好材料,做好飯。所以體現了主教練水平的低下。

有人想得更遠,覺得既然國產主教練的水平有限,那麽以後中國隊打進了巴西世界杯決賽圈是不是應該換一個高水平的國際級知名主教練來帶隊?這樣才能實現中國足球在世界杯上的歷史性突破?

一場失敗,似乎讓之前所建立起來的所有溫情與默契都被破壞殆盡。

這裏面固然也有高宏博身為一個主教練自身水平有限的原因,但其實恐怕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呢。

那就是當大家的胃口都被之前的勝利吊高之後,要怎麽面對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

中國隊,或者說中國足球現在存在一個新問題,那就是一種“盲目的樂觀和自信”。如果說以前中國足球盲目自卑的話,那麽現在就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

奧運會上歷史性拿的金牌,似乎讓廣大中國球迷和媒體都認為中國足球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十強賽頭四場三勝一平,排名小組第一,更是讓不少媒體和球迷都歡呼雀躍,也讓足球界人士都對中國隊的未來非常看好,堅定了之前的判斷,覺得中國足球從此就要站起來了。

主場打一個排名倒數第二的卡塔爾有什麽好擔心的?

但其實不知道有多少能夠清晰地認識到中國隊如今的成績並不能真實反映中國足球的水平,只能說是中國足球,包括他高宏博本人都幸運地在這個時候遇到了從天而降的“黃金一代”,是那些年輕球員改變了中國隊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