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實彈練習(第2/3頁)

5.6毫米及以下口徑的槍械屬於小口徑,7.62毫米以上的為大口徑槍械。

大口徑槍械配中心發火子彈,擊發原理跟軍警用槍差不多,擊針打在子彈底緣的中央使槍彈發火,子彈內填裝的火藥產生火藥氣體,推進彈頭進入槍膛、擊發中靶。

小口徑槍械配邊緣發火彈,只要擊針打在子彈底緣圓周一圈的任何部位,均可使槍彈發火。運動槍械大多使用小口徑,它們的威力不如大口徑,但射擊精度較高。50米手槍慢射、50米以上步槍項目(非奧)則選用大口徑,否則有效射程不夠。

不管是邊緣發火彈或是中心發火彈的運動槍械,它們都屬於真槍範疇,子彈裏填裝了火藥,這種子彈就是普通百姓熟知的子彈頭形狀的真子彈,擱軍警用槍上照樣能擊發。

氣槍則采用壓縮空氣或液體二氧化碳為擊發動力,槍托裏安裝儲氣容器,壓縮空氣、液體二氧化碳儲存在槍托容器中。氣槍的子彈多采用鉛彈,看上去就像加粗了的圖釘,氣槍的鉛彈不填裝火藥,發射時的初速度較小,所以氣槍比賽一般只比10米射程,超過10米保證不了較高精準度。

杜柯檢查完步槍、子彈之後,對身邊站著的於濤小聲說到:“於指導,我準備好了。”

於濤點點頭,對後面板凳上坐著的黎指導做了個手勢,黎指導心領神會,去到IT控制室啟動了8號靶位計分端口,選擇計分模塊為50米步槍臥射。

幾分鐘後,於指導看到8號電子靶上端的信號燈亮起,便低頭對杜柯說:“可以了。”

一切動作都在近乎無人言語的環境中進行,杜柯從頭到尾就說了兩三句話。

砰砰砰,回響在靶場的只有其他隊員擊發時的槍聲。

杜柯臥在墊子上,雙腿自然分開,據槍之前他做了個動作,將紮在左臂上的射擊皮帶一端扣在槍管前端下方的卡扣上。

左手是杜柯的支撐手,用來托住槍管。射擊皮帶一端紮在他的左臂上、另一端扣在槍管前端,目的是為了增強托槍時的穩定性,這是符合射擊比賽規則的,每位槍手都會紮這麽一條射擊皮帶。

杜柯調整遮眼板擋住左眼,開始據槍,也就是端槍瞄準。

他的左手肘關節支撐在墊子上,手掌托住槍管,和槍管直接接觸的是戴在左掌上的射擊手套,手套十分厚重,摩擦力很大,這是為了提升據槍時的穩定性。

杜柯的右手是擊發手,扣板機的,右手不能戴手套,最多也就戴只薄的半指手套。他用槍托抵住右肩窩靠近鎖骨處,右腮幫子貼住槍托上的貼腮板,右眼通過槍托上方的瞄準照門找槍口上方的準星。

奧運會的射擊項目不允許使用光學瞄準具,步槍後端的瞄準照門、槍口上方的準星片,這都是機械瞄準具,最多只能加裝濾光鏡片。

瞄準照門、準星片的瞄準孔只有綠豆大小,杜柯右眼透過步槍上的兩個瞄準具瞄著五十米外的黑色靶心。

很多普通人也知道瞄準時的三點一線,即瞄準照門、準星、靶心三個同心圓在一條直線上,但要在50米外瞄準並擊中10環是相當困難的。

50米靶子的1環直徑為154.4毫米,大概就是一部蘋果6plus橫著放的長度。10環直徑為10.4毫米,10環這個圓形區域比1毛錢的硬幣更小,和成年人的拇指蓋差不多大小。

50米外通過機械瞄準方式擊中一個人的拇指蓋,想想也是很恐怖的事情,若打出10.9環的滿環值,難度相當於50米外擊中一只蚊子。

杜柯臥在墊子上,全神貫注的瞄準,他一臉嚴肅、身體絲毫不動,猶如任務在身的狙擊手,等待擊殺敵方高級將領。

終於,杜柯找到了瞄準感覺,他扣動扳機,哢噠,放了空槍。

第一槍就實彈射擊,太業余了嘛,空槍預習當然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於濤在內心中漸漸開始認同杜柯的一系列行為:“換裝、檢查槍械、臥射姿勢、據槍、貼腮、瞄準、空槍預習,準備動作看上去倒是挺專業,就是不知道杜柯的實彈射擊命中率如何?”他在以命中率預估杜柯的步槍水平,而不是精準度。能擊中靶子,這是命中率。環數越高,好10環越多,代表著精準度越高。

杜柯放了幾槍空槍之後,槍感出來了,他從子彈盒內取出一顆子彈,填彈上膛,要玩真的了。

50米臥射、三姿的運動步槍沒有彈倉,都是單發的,擊發出一顆子彈便再上膛一顆子彈繼續擊發。

50米射擊跟70米射箭一樣,即便是杜柯這種1.5視力的人,他也看不清靶子上的環線,他瞄準能看到的靶子就是個小黑點,擊發那一下全靠兩字:感覺。

砰!

杜柯擊發出了第一顆子彈,隨著彈殼拋出,範維克鮑運動步槍的槍口上冒出了淡淡白煙,杜柯的右肩部位感覺到了槍托施加的明顯後座力,這種感覺很真實很有沖擊力,比手槍更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