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赫爾姆斯的對策

時間距離月底越來越近。

終於,所有的矛盾也都瀕臨了臨界點。

很快ITER理事會的下一次閉門會議將在法國聖寶萊·杜朗茲召開,在這次會議中,美方將就STAR研究所以及知識產權的相關問題再次對華方代表發起質詢。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可能將是ITER理事會最後一次討論這個問題。

因為各種跡象都在表明著,這次會議的結果,將決定著華國在ITER組織中的去留。

而對於華國方面做出妥協,外界基本已經普遍不抱任何期望。

甚至有不願透露姓名的ITER雇員在接受媒采訪時生成,這或許將成為ITER組織分崩離析的導火索。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誇張了。

但事實上,卻並非沒有這種可能性。

眾所周知,IITER共有七個主要參與國,即歐,美,俄,華,日,韓,印。而幾乎是每個參與國,除了ITER之外,都有自己國內的可控核聚變項目。

在可控聚變研究上建立自己的技術優勢,幾乎已經成為了各國的共識。

而在ITER這種國際公共項目上,各國互相推諉的態度,也就不難預料了。

這一點,從ITER項目年年經費不足就可以看出來了。

顯而易見,誰都不認為這台體積臃腫、勉強拼湊起來的巨輪能開多遠。

更何況,掌舵的船長還是歐洲人。

美方在知識產權上突然發難,可以說是將矛盾擺到了台面上。

好不容易燃起的聚變之光,就如變成了風中殘燭一般,在寒夜中搖搖欲墜。

然而無論國際形式如何變化,對於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學者而言,該做的實驗還是得做的。

就在陸舟收到了從大亞灣發來的捷報的同時,遠在德國的螺旋石7—X實驗室,一場關於磁約束時間的實驗同樣在進行著。

“37分6秒,”看著電腦屏幕中的計時,克爾溫繼續說道,“這大概是這個月來的最好成績了。”

雖然距離STAR裝置的1小時還有著恐怖的差距,但至少他們現在已經能夠穩定將磁約束時間做到半小時以上了。

米勒克教授問道:“可以進行點火實驗了嗎?”

克雷伯教授搖了搖頭:“輻照問題還是沒法解決。”

米勒克教授:“有進展了嗎?”

“進展?”克雷伯教授臉上的表情更加的苦澀了,“唯一的進展大概就是,我們隱約感覺合金這條路線可能走不通。金屬材料在中子輻照環境下的腫脹效應是在是太明顯了,無論我們怎麽嘗試都很難改變這種現狀……除非我們能約束中子?但這聽起來太魔幻了。”

現在最新的技術是使用一種鉬、鋯合金,這種合金在對抗中子輻照的腫脹效應時相當有效,但摻雜了鉬元素的合金在焊接上的難度遠高於奧氏體鋼。

並且不只是如此,無論摻雜的鉬元素多微量,其嬗變產物的放射性,永遠是一個不安定的因素。

米勒克思索了片刻,突發奇想道:“合金不行的話,非金屬材料呢?”

克爾溫無奈地聳了聳肩:“非金屬材料有很多,但問題是你有一個好的建議嗎?”

這個觀點在可控聚變研究領域也不是第一次被提出了,甚至是上個世紀就有人這麽提過。但問題是,這一領域的研究一直都沒有很大的進展。

想到這裏,克爾溫不禁陷入了沉思。

如果是陸舟的話,他會做何種選擇?

然而,思考著這個問題的克爾溫,卻是一點頭緒都沒有。

想到這裏,他嘆了口氣。

如果能和STAR研究所在仿星器研究上展開合作就好了……

如果隊友是陸教授的話,他有信心將可控聚變商業化的時間至少縮短二十年以上。

而這項技術一旦完成,整個人類文明都將從中受益。

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了。

……

實驗室外,坐在休息室裏的赫爾姆斯悠閑地喝著咖啡,視線時不時地飄向手表。

幾個月前,他只是中情局一名普通的中層官員,然而因為一篇關於可控聚變研究的評估報告讓他得到了高層的賞識。

現在他的身份是中情局委任的可控聚變問題情報專員,全權負責相關領域重要情報的收集,並且在部分事務上享有一定的決斷權。

這次他來德國,一是為了了解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這邊關於仿星器研究的最新進展,二是為了與德國經濟與能源部的高官展開會面。

在華國問題上的對策很奏效,至少表面上來看華國國內可控聚變的研究已經陷入了停止。

STAR—1裝置和HL—2A連續罷工,EAST裝置與通用原子能公司的合作中斷,讓人不禁懷疑他們離開了國際社會的“幫助”,究竟還能在這個課題上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