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碳基芯片的展望

材料研發的投資是個大坑,但那也得看投在誰身上。

從SG—1導線中嘗到了甜頭,孫經理早就已經打定了主意,緊抱著金陵高等研究院的大腿不放手了。

而對於陸舟來說,孫經理願意請教他,他也很樂意指點他們。

往大了說,可以幫助華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從現實的角度來講,對他而言也是有利可圖的。

就拿SG—1材料來說,寶盛集團生產的每一厘米SG—1導線,都包含了專利成本。這筆收入雖然不像鋰電池帶給他的那般豐厚,但也相當的可觀了。

思索了片刻之後,陸舟用閑聊的口吻說道:“關於你們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我也不太好說什麽。不過既然你們已經在碳基材料的生產上建立了優勢,為什麽不考慮將這一優勢擴大?”

聽到這句話,孫經理臉上立刻露出了重視的表情。

“哦?陸教授有何高見?”

“談不上什麽高見,”陸舟笑了笑,停了片刻之後,繼續開口說道,“只是我聽說,最近加州大學有個研究團隊,通過一種有意思的方法,在實驗室中成功合成了只有1個納米寬度、50個納米長度的石墨烯納米帶。目前這項研究已經引起了IBM的興趣,被業界廣泛看好用於次世代碳基芯片的生產。”

眾所周知,5納米是矽基晶體管的物理極限,一旦晶體管尺寸低於5納米,電子的行為將受限於量子不確定性的影響,產生量子隧穿效應,穿過他們原本不可能穿過的“墻壁”。在這樣的情況下,矽基晶體管將變得不再可靠,芯片制程工藝的升級也將面臨巨大挑戰。

為了面對這一挑戰,尋找新的材料取代傳統的矽材,生產尺寸更小、性能更佳的電子器件,幾乎是工業界與學術界的共識。

而根據已知的研究成果,目前被認為可行的幾條技術路線中,已經存在著納米碳管、二硫化鉬、黑磷、石墨烯、二硒化鎢等選擇。

因為自己是研究碳納米材料的,陸舟自然是更看好石墨烯這條技術路線。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已經觀測到莫特絕緣體的情況下,石墨烯也確實有作為半導體材料被應用到電子器件中的潛力。

芯片啊……

聽到陸舟這麽說,孫經理不禁有些頭疼。

雖說這大腿夠粗的,但總是往坑裏跳,也讓人夠傷腦筋的。

“陸教授……該不會是建議我們往芯片這個大坑裏面跳吧?”

看到孫經理臉上為難的表情,陸舟哈哈笑了笑說,“你們又不是電子企業,讓你們去開發芯片肯定是不現實的,我只是覺得,既然我們已經完成了幾千納米寬度的石墨烯材料的生產,為什麽不試著挑戰下幾個納米寬度的石墨烯納米帶?我知道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但我覺得咱們完全有這個能力做出來。”

陸舟倒不完全只是說說而已。

在飛機上和巴旺迪教授閑聊的時候,他便有了這方面的打算。

當然了,現在的研究肯定還是以可控核聚變為主。

更何況就算他對碳基芯片這種黑科技感興趣,金陵高等研究院也沒這方面的人才。

還是等到可控核聚變項目結束之後,在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吧。

相信到了那個時候,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臉上掛著無奈的笑容,孫經理搖了搖頭。

幾個納米寬度的石墨烯納米帶……

說得倒輕松。

這都是錢啊……

……

可控核聚變交流會議持續了五天的時間。

對於陸舟而言,這五天的收獲也可謂是相當豐富。

除了那些有意思的講座之外,各大研究所展示出來的先進技術,也是極大的豐富了他的眼界。

包括三阿爾法的FRC裝置在內,他至少采購了4000萬美元的設備。

雖然相比起微波加熱裝置,FRC裝置的功能只是讓等離子體的加熱速度變得更快了一點、更穩了一點,算不上什麽關鍵技術,但總歸還是有點用處的。

除了FRC裝置之外這種非關鍵性的部件,在陸舟采購的清單中,也有He—3原子探針這種關鍵性的部件。

說到He—3原子探針,就不得不提到拉澤爾松教授。

這位前PPPL實驗室的工程師,如今以技術人員的身份踏入了工業界,現在在等離子體物理學界可謂是混得風生水起。

憑借著在學術界積累的人脈,比所有人都更清楚那些學者們究竟需要什麽樣的實驗設備的他,硬是把沒什麽油水的He—3原子探針技術做大做強了。

在會議閉幕當晚的晚宴上,和這位老朋友閑聊的時候,陸舟才得知,現在他的生意已經越做越大,不但與二十多家等離子體研究所保持密切合作,更是成為了ITER項目的供貨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