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更大的發射功率!

留給“He—3”項目組的時間不多了。

所有人都像是上緊了發條的鬧鐘,在和時間賽跑。

終於,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一台略顯粗糙的原型機,總算是完成了。

整個原型機分為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用來加速並發射氦3原子的“原子槍”,另一部分則是安裝在真空室內用於接收氦3原子的靶材料。至於那些連接在設備上的電腦,和各種觀測元件,那都是必須的,無需再提。

至於為什麽說這台原型機做工粗糙……

那是因為它身上零件,幾乎都是拼湊出來。

原子槍的加速軌道,用的是阿貢國家實驗室淘汰下來的小型粒子加速器改裝的。用來束縛等離子體的真空室,則是PPPL當初在研究仿星器時設計的實驗體。

整套實驗設備,最多將內部的等離子體加熱到七千度,距離一億度高溫差得遠,束縛等離子體的電磁場,距離仿星器的10T也差了不止一個量級。

不過,即便是如此,也已經足夠了。

任何實驗都是從證明它的可行性開始,他們並不需要在這個簡陋的真空室內完成一次核聚變點火,甚至不需要完全模擬仿星器內的等離子體那驚人的密度。

他們只需要成功地從這些等離子體中收集到數據,並分析這些數據,得到比等離子體“診斷”更精確的“觀測”結論。

最後,再解決“方法遷移”的問題,讓這台觀測設備能夠在仿星器上奏效就可以了。

其實,陸舟最初的想法是,如果能把WEGA實驗組淘汰下來的仿星器弄到就好了。

但他也就是想想而已,拉澤爾松教授明確告訴他,那玩意兒不是用錢就能買到的。

總之,這台原型機算是完成了!

粒子加速器的軌道為原子槍“上膛”,接受氦3原子的靶材料,則是被廣泛用於高速荷能粒子的撞擊實驗的鎢鈦合金。在靶材料的後面,還有用於接收撞擊數據的不同靈敏度以及功能的探針。

到目前為止,雖然整個工程中也碰到了不少問題,但總體上還算順利。

當最後的調試完成,拉澤爾松教授立刻迫不及待地宣布開始了第一次實驗。

實驗室裏的研究員已經為了這個項目熬了無數個日夜,付出了無數汗水。現在終於完成了整個裝置的組裝,他們需要一次成功,來提升士氣!

然而……

事情的進展,並沒有所有人想象中的那麽順利。

氦3原子被射入高溫壓等離子體的瞬間,如預期中的那樣在短時間內被加熱到了等離子態,連接在模擬裝置外壁上的探測器,也如願以償地收集到了氦3因為碰撞等原因而產生的電磁波數據。

命運似乎和這裏的所有研究員開了個玩笑,原子槍發射的氦3原子並沒有能如願以償地穿過等離子體。

不管它最終射向了何方,總之沒有擊中靶材料。

顯然,他們成功的發射了子彈。

但,並沒有成功回收子彈。

毫無疑問,第一次實驗失敗了……

……

第21次實驗結束。

實驗室內的氣氛異常凝重。

安裝在把材料後方的探針,依然沒有偵測到氦3原子撞擊靶材料發出的信號……

實驗進行到現在,他們正面臨著項目開始以來最大的瓶頸。

如果發射出的子彈無法回收,那麽這顆子彈將毫無意義。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一名可控核聚變的工程師。

用不確定的語氣,他試探著問道:“會不會是探針的靈敏度不夠?其實撞擊已經發生了,只是我們沒有觀測到。”

這是一種可能性,如果碰撞信號足夠弱,確實可能會被探測器忽略掉。

“不可能,”另一名等離子體物理專家搖頭,“電磁波的波形圖像很明顯,在三分之一區域氦3粒子的能量就已經衰減突破閾值,根本不需要觀測到,從理論上它就已經偏離了原定軌道……你應該清楚吧。”

最後一句話,這為等離子體物理專家,是看向陸舟說的。

沒有開口說話,陸舟只是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

從電磁頻譜圖像上的波峰變化,他已經能夠做出判斷,作為子彈的氦3原子並沒有穿透等離子體,而是在與等離子體內部粒子的碰撞中“失蹤”了。

它可能和那些等離子體一起被約束在了電磁場中,也可能突破了電磁場和等離子體的束縛,但運動方向已經在不斷的碰撞中完全變了樣……

如果射入混沌系統的粒子如果無法被觀測到,那麽它便成為了混沌系統的一部分,即便它依然存在,但在物理學的意義上依然是“失蹤”無疑。

研究,似乎陷入了死路……

“這條思路或許根本行不通,”摘下了安全帽,拉澤爾松教授神色凝重地看著電腦屏幕,接著看向了陸舟,“實驗中用的等離子體只加熱到了七千度高溫,密度也遠遠沒有達到仿星器中等離子體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