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動作要快!

弗裏克化學實驗室的硬件水平確實不愧為全美頂尖水平,財大氣粗的普林斯頓不僅僅舍得在教授身上花錢,在儀器上的投入也絲毫不含糊。

很自覺地把最新款的MACCOR高精度電池測試系統給搬了過來,康尼看著陸舟憨厚一笑。

“整個弗裏克化學實驗室最好的電池測試系統就這家夥了,我替您借來了!”

陸舟:“其實用不著這麽好的電池測試系統……”

康尼解釋道:“可是您說過,在儀器上投資,總好過將預算花在重復實驗消耗的樣品上。”

盯著康尼看了兩眼,陸舟忽然覺得,這小子一點兒也不像他看起來那樣憨厚。

這購買機時的錢,可都是記在他賬上的。

若是以前的話,陸舟肯定會心疼一會兒。

不過現在的話……

好吧,浪費是可恥的,他還是有點兒心疼。

不過沒那麽疼就是了。

將儀器的事情暫且放在一邊,陸舟一臉嚴肅地問道:“電池樣品會做嗎?”

康尼立刻說道:“沒問題,這很容易!”

陸舟想了想,做出了吩咐:“11、14號樣品由你負責,我負責15、23號樣品。按照30%,20%,10%的質量分數將空心碳球粉末與單質硫混合,制成正極材料,然後組裝鋰電,該怎麽做懂的吧?”

康尼立正挺胸道:“當然!”

負極材料沒什麽好說的,因為合成工藝簡單,現在改性PDMS薄膜與銅芯鋰片的組合不僅僅是工業界的標配,也成了各大材料學研究所的標配。

至於正極材料,就稍微要花點心思了。

不只是空心碳球,一切碳納米材料都存在類似的麻煩。

簡單的機械攪拌與研磨只能使空心碳球團聚體宏觀地與基體粉體混合,對團聚體自身的分散無能為力。

在采用球磨法將空心碳球與單質硫混合之前,還要通過添加聚氨基甲酸乙酯等表面活性劑將其分散在乙醇,然後再與單質硫混合。

至於剩下的步驟,和當初陸舟做鋰電實驗也沒什麽特別大的區別。

在手套箱中組裝電池,然後接上電池測試系統,通過大量的充放電試驗來確認,這些材料在電極中的性能。

這些工作都沒有什麽技巧可言。

事實上,材料學的研究本身就沒什麽技巧。

當前的新材料研發主要依據便是研究者的“科學直覺”和大量重復的“嘗試法”實驗,利用有限的條件去發現一條可行的方法。如果能再次基礎上建立一套在有限範圍內適用的理論,那便算是相當厲害的大牛了。

數學的方法雖然能縮小實驗的工作量,但實驗依舊是必不可少的……

……

記得上一次爆肝,還是去年這個時候。

為了完成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後一步,陸舟將自己關在不到二十平方的世界裏,完全沉浸在數字的迷宮中,尋找著最終的出路。

和當時的感覺比起來,現在的感覺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種久違的感覺,還真是令人懷念。

距離第一次實驗開始,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星期。

在這段時間裏,陸舟除了沒睡在實驗室之外,其余的時間基本上都泡在實驗室裏。

再加上兩天前,在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指揮實驗的楊旭,將空心碳球比表面積和孔徑對硫負載量、電解質中多硫化合物的質量分數等數據的影響制成了表格,發送到了他的郵箱。

為了不耽誤那邊的工作,他需要盡快根據這些數據建立數學模型,然後制定下一步的實驗計劃。

事情似乎全都堆在了一起。

揉了揉酸澀的眉心,陸舟將手中的圓珠筆丟開了一邊,看向了正在觀察著樣品的康尼問道。

“15號樣品的情況怎麽樣?”

同樣頂著黑眼圈,守在掃描電鏡旁邊的康尼表情有些苦悶地搖著頭,“最後一組也完全報廢了,幾乎所有的硫單質都沉積在了碳材料的表面。你可以過來看下,樣子很壯觀……”

陸舟輕輕嘆了口氣:“把樣品拿去掃描電鏡上拍個片,然後處理掉吧……我已經看的夠多了。”

太慘烈了。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從編號11、14、15的三組樣品就幾乎全軍覆沒。

對於如此慘烈的實驗結果,陸舟甚至不禁開始懷疑,自己的理論是不是出了問題。

比表面積在【2326m2g-1,3762m2g-1】區間,直徑在【60nm-70nm】區間的空心碳納米球體,真的能抑制多硫化合物的擴散嗎?

然而這也是他最不願意去懷疑的東西。

因為在那之後,他又算了很多次,都得出了同樣的結果。

如果這個理論真的有問題,那他就不得不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是裝作不知道,昧著良心繼續坑業界。還是做一個有節操的學者,發現錯誤主動更正,誠實地主動聯系《水木大學學報》的編輯部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