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6章 京都不祥事件(第2/2頁)

九千歲魏忠賢對侄兒感慨道:“咱咧給皇爺做一輩子沒能讓家鄉百姓過上好日子,你小子出海晃一圈倒是成了家鄉的活菩薩咧。趕明讓他們別再立咱的生伺了,都立你的,都立你的。”

最讓大本營震怒的不是魏公公的九太爺,而是第一步兵聯隊長,也是常石事件的主要責任人真田一郎。

其在第一步兵聯隊官兵演說中公開宣稱,說什麽幕府的一切都是我們的敵人,哪怕山川草木也是!

常石事件之後,真田下發了一道密令,“凡在京都以及京都附近的戰場,一般的日本百姓,縱令是老人、女人或者小孩,部隊都要嚴加注意。近期不斷發生我聯隊官兵被日軍單獨兵襲殺事件,故不能粗心膽大,需要特別注意,尤以後方部隊為然。如果發現這些行為,一律不寬恕,必須采取斷然處置。”

第六步兵聯隊長李炎昭宣稱:“京都是日本的京都,也是皇明的京都。皇軍對京都的占領是帝國意志的貫徹,因此不允許京都存在任何幕府的流毒!”

這些將領的種種言論無疑加深了皇軍在京都作為的惡劣性,使得皇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軍紀十分的敗壞。

可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對前線各部隊的胡作非為,身為最高統帥的魏公公竟然未做任何阻止。

甚至多年後在一次采訪中,魏公公說自己當時在台灣平定土蠻時的舊傷發作,因此無法有效指揮部隊。故對於原日本國京都發生的諸事件,公公本人並不清楚。

事件中,可能有平民被誤殺,對此,公公本人一直是愧疚的,所以他後來向皇帝請命兼任日本鎮守太監,便是想為日本的發展做一些貢獻,以撫平戰爭給日本人民留下的創傷。

采訪結束後,公公善意的提醒采訪的《皇明日報》記者:“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翻了,京都事件帝國早已經定性,一些吃飽了撐的文人妄想通過此事翻案,明面上是想深挖歷史真相,但實際上矛頭卻是對準咱家的。對這些人,我們必須警惕,我活著他們不敢鬧,我要死了,指不定就得被他們鞭屍咧。我看咧,對這些人不敲打一下不行啊,早年間的學習班有必要再開幾期,讀書人嘛,腦子總是不切實際。”

這次的報道和隨後的相關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有一點魏公公並沒有說真話。

他一直在前線。

就在皇軍攻占京都的第二天,魏公公就帶領鹵薄參加了入城式,並親手為對日作戰以來陣亡將士擂響了漢唐年間的舊樂招魂鼓,以求皇軍將士魂兮歸來,永震倭國。

入城式上,天降灰雪。

此是城外正在焚燒死者殘骸,因數量太多難以計數,行人於二三裏外望如積雪。

次日,魏公公親自召見曹文耀、伍福銘、真田一郎、山本幸二、李炎昭、汪大海等第一軍高級將領,對他們攻克京都予以嘉勉,並各贈寶刀。

……

常石發生的事件很快就被當地的日本村民傳了出去,數千日本士兵及將軍長子的被殺讓幕府方面人心為之一滯。

明國軍隊官方對外聲稱德川家光乃是詐降,因此皇帝親軍采取了必要措施以防止事態惡化。

但是私底下,正在執行對京都攻擊作戰的皇軍將領們卻對部下們聲稱,對待敵人就應當施以殘酷,今後作戰也必須對幕府軍隊進行實質的消滅。

菊機關及復興社方面的宣傳口徑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帝國從來不以德川幕府為作戰對象,因而不必給予德川幕府軍隊格外的人道關懷。

受到常石事件影響,尤其是參與鎮倭的部隊官兵鬥志更加昂揚,官兵們克服種種困難,有力殺傷當面日軍,迫使倭酋德川秀忠不得不棄軍東撤。

就在身受喪子之痛的德川秀忠無奈東撤時,不知從哪個途徑竟然流傳出天皇陛下的禦旨,說凡是在幕府替德川家效力的,以及幫助德川家的都屬於“非國民”,一旦幕府倒台,朝廷就將清算這些“非國民”。

同時,皇帝親軍新的告日本人民書也迅速在日本全境傳遞,“諭日本官紳軍民人等知道……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盡行屠戮!”

向皇帝陛下報喜的捷報與向教皇陛下報喜是同時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