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9章 恭請皇爺校閱大明海軍疏(第2/2頁)

要說在軍裝這塊,魏公公是用了心的。雖是讓鄭鐸去和京城大小制衣坊接觸,但從軍服的設計到布料選用,配飾上,都是他老人家親自拍板的。

軍裝定制的是兩式,分冬裝和夏裝。

這冬裝其實也不叫冬裝,具體說其實是春秋裝。

為何不直接定制棉衣,是因為魏公公考慮到在未來三五年內,他和部下們的主要活動區域在南方。

雖說現在大明受小冰河天氣影響,氣溫相對較低,但在南方大體還是沒有什麽明顯變化的。

因此,不能純以棉衣為主制冬裝,要不然,很可能會熱死。

軍裝的顏色以紅為主,紅也是明軍服制的主要基色。

大明是火德,以紅為主是開國時就定下的基色。

有可能這紅色也是紅巾軍傳承下來的。

畢竟,太祖皇帝是傳承自“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的紅巾軍。

式樣上,魏公公沒有自作聰明的采納前世軍隊服飾,而是老實的引用了當今明軍的服裝的主要特點,除了衣領和袖子做了些許改動,於衣飾上增加了銅扣等配件,以使軍裝看著更氣派,其余方面基本沒有變動。

鞋子這塊,以布鞋為主,軍官那邊倒是定的靴子。

布鞋和靴子是否適合海戰,適合南方炎熱天氣,還要視具體情況調整。

帽子也是明軍傳統的氈帽,上面安個尖頂,系上一些紅櫻。

從兵仗局那裏買回來不少綿甲,等到戰事發生時,這些綿甲肯定要外罩的。

這樣一來,可能會讓軍裝的好看度打折扣,但是,卻能保命。

一支優秀的軍隊,除了武器裝備、人員訓練、軍服被褥外,後勤、運輸、參謀、外聯這幾大塊,都是要重視的地方。

可以說,缺一不可。

只目前為止,這些要麽沒有,要麽就是一切從簡。

鄭鐸現在可是忙的不可開交,對外聯絡采購是他,對內分配糧食,保管物資也是他。要說這個原馬匪頭目現在成了魏公公的大總管,那是一點也不假。

而其手下能夠派上用場的不過十來個人,其余的人都受限於不識字這一門檻。

而不識字又是魏公公招兵再三強調的。

然一支文盲軍隊又怎麽能夠成為強軍。

團結是力量,知識更是力量。

魏公公之所以沒有將從南鎮弄回來的火器配發給家鄉子弟們,就是因為這些子弟兵不識字,對於如何使用火器及保養、維修方面一竅不通。

不得已,只好借重於降倭,打造魏家軍的第一支鐵炮隊。

故而,加強軍隊的文化教育也是勢在必行的。

說一千道一萬,魏公公要招不識字的兵,是出於忠誠性考慮,而不是真讓他們永遠都不識字。

知識這個東西,掌握在別人手裏,那是屁股決定腦袋。

屁股歪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掌握在自己手裏,由自己灌輸下去,才能確保魏家軍真正能夠成為一支聽公公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軍隊。

一切,都任重道遠。

魏公公有做不完的事在等他。

偏,分身無力。

明日鄭國泰那裏,怎麽也要去一趟,即便不發表任何意見,或者只說好好好,也要他親自去。

這一來一回,半天功夫就給耽擱了。

心急又如何,再急也得去。

魏公公問鄭鐸軍裝什麽時候能到位,鄭鐸答稱幾家制衣坊先前定的日子不是明天就是後天,總之,這兩天四千余套軍裝就能陸續送到。

“送過來時,你要親自帶人把關……”

魏公公吩咐鄭鐸一定要驗好衣服,不能做到件件過目,也要做到抽檢。衣服到後,按照先前給士兵量定的尺寸,組織大小營頭、分頭來領,再逐一發下。大了的,小了的,都要詳細記下,讓制衣坊的師傅留些在營中,做到隨來隨改,務必要保證出發前所有士兵的衣服都是合身的。

鄭鐸一一記下,魏公公又問了最近營裏開支,鄭鐸大致說了,開支範圍在魏公公先前估算範圍之內。

讓鄭鐸下去歇息後,魏公公方才對曹、伍二人說道,他準備上書皇帝,請天子於南下那日至南苑校兵。

曹、伍二人嚇了一跳。

魏公公示意二人莫叫嚇著,只道接下來的兩天要加強集合演練,務求在半炷香內使各營集結完畢。

“其他的你們不用擔心,就照咱家說的來……皇爺那裏,也未必就會來,咱家也是試上一試……”

魏公公真是吃不準萬歷會不會來,畢竟他老人家腿腳不方便。

等曹、伍二人走後,琢磨片刻,端坐在書案前,自個磨了磨,然後提筆寫了一份上呈奏章。

題名為《恭請皇爺校閱大明海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