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重建中的神廟(第2/2頁)

另外,還有一些工匠要對精細加工好的石料進行進一步處理,將幾塊方形石料重疊在一起,用鐵鑿鑿出完整的t型或h型溝槽,或者在圓形石料的中心用鐵鉆鉆通……為什麽要費力這麽做?因為這麽巨大的石料用灰漿粘合是很難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戴奧尼亞獨有的水泥雖然粘力很強,但它會破壞神廟外表的美觀,而使用這種傳統的辦法,只要用金屬釘穿過中心的小孔、連接各段圓柱體,或用鐵夾鉗嵌入T型溝槽內、拼接方磚,然後再將融化的鉛水倒進溝槽,來固定金屬釘和夾鉗,再加上這些溝槽都處於墻磚的內面,外表上看渾然天成、牢固美觀,彰顯神祇的偉大。

那麽這些加工好的石磚和圓柱體如此巨大沉重,又是如何被堆砌到高高的墻體上的呢?

工匠們有一個搬運石料的利器——吊升機,希臘人很早就發明了這種起重工具,而戴奧尼亞學園更是系統性的研究了杠杆、滑輪和力學原理,大大的改進了這種機器,使其效率增加,而且可以被兩三個人輕易拆裝攜帶,只要將其擺放在高層的腳手架上,由兩人操縱,就可以將石料吊升到高處。之前對石料進行塑形時特意保留的把手在此時就起到作用了,它可以方便繩索對其進行綁紮,然後掛在吊升機的掛鉤上,等放好位置之後,再讓工匠小心的將把手鑿掉。那些沒有預留把手的石料還可以使用吊升鉗、或利用之前打制的凹槽來幫助其綁紮固定,方便其被吊升機調往指定地點。

希臘人建築神廟幾百年,早就摸索出了各種便於起吊石料的方法,而戴奧尼亞建國20多年來,一直就沒有停止在各個城鎮建築神廟,更是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改進了方法和工具,使得在建築神廟的過程中最危險的搬運和堆砌石料這一道工序變得更加安全,極大的減少了傷亡率,提高了效率。

這五千名工匠和勞力不但技藝精湛,而且都是多次參加過其他城鎮的哈迪斯神廟的建設,經驗非常豐富,配合也很默契,因此工地上雖然人數眾多,但分工非常明確,整個場面顯得有條不紊,一點也不顯淩亂。

他們即使已經在這裏幹了好幾個月了,但是每一個人都還是非常投入,充滿了工作激情,因為他們是在為王國的守護神哈迪斯修建主神廟,幾乎都是哈迪斯忠誠信徒的他們深信:主神廟是哈迪斯的家園,必須供給這位偉大天神最好的住所,在建造過程中,任何的懈怠都是對他的不敬!

更何況重建哈迪斯主神廟,也是戴奧尼亞王國向整個地中海的其他國家和勢力展示其文化和實力的大好機會,因此即使財政有些緊張,戴弗斯仍然毫不猶豫地下達了“要建造世界上最美麗、最宏大的神廟”的旨意,並得到元老們的一致贊同。

所以能夠參與這個偉大的工程,工匠們都感到是莫大的榮耀。

按照戴弗斯的要求,這座神廟至少要同雅典的帕特農神廟一樣宏偉。但實際上,原來的哈迪斯主神廟是雙神廟,這個設計即使是重建也不會改變,因此就決定了該神廟至少是帕特農神廟的兩倍大,再加上按照哈迪斯神廟的傳統,神殿內還會設置先賢祠、英靈殿、惡人獄、懺悔室,因此最終設計好的神廟面積還要大一些。

其工程量自然非常浩大,石料的用量自然也極多,由幾萬名奴隸從全國各地的石礦采掘質量最上層的石料,整個工程的支出自然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但是王國的財政只撥出了一小部分資金,大部分的錢財來自於整個哈迪斯神廟體系20年來的積蓄以及無數哈迪斯信徒們的籌款,就已經滿足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