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包租老頭(3)(第2/2頁)

可那會還不是才建國沒幾年麽,好些個村裏人就覺得全家人就得整整齊齊地在一起,這一出去,誰知道是死是活呢,就不舍得讓自家孩子去。

也是正好趕上那會兒的生產建設力落後,甭管是修路,還是修水庫,都是用人力下死力氣幹重活,危險也的確是有……修附近的水庫,就犧牲了兩個村民,這也難怪普通村民們就不舍得讓自家人去那麽遠的地方幹活了。

而原身司金行,沒爸沒媽,雖有幾個叔伯姨舅的,可人家都有一大家子兒女,也沒能耐再多養活一個他,關鍵還不是吃飯的問題,小子長大了你得給修房子娶媳婦吧?那得多大的拋費啊!自家的還愁得慌呢!

於是司金行就順理成章地報了名去修鐵路。

原身那會還差點十八歲,愣是把歲數改大了半歲,跟著修路隊伍走了大半個國家,最後一次工程就是修北城附近的火車站,最後就都留在了北城當司道工了。

原身這就算在大城市有了鐵飯碗了,也順利地娶上了媳婦。

這會兒聽說原身的好工作,老家的人倒是羨慕得不行了,可後悔也遲了呀!

原身端了鐵飯碗,又娶了個會過的媳婦,兩口子只生了個兒子,不用養活老人,離老家又太遠,老家的親戚沒有怎麽養活過原身,也就沒那麽硬氣,再說交通不便,路費就擋住了大夥的想法了。因此原身的小家庭負擔就很少,兩口子悄眯眯地攢著家底兒。

到了經濟開放的那年,原身就聽了老朋友老羅的鼓動,去偷摸著倒騰了些小商品,倆人還真都賺到了錢!

等到錢越賺越多,而他的單位越來越不景氣,發的工資越來越少的時候,原身幹脆就辭職下海,鐵了心做生意。

原身其實也不敢把步子邁得太大,就是悄眯眯地掙著,等到本錢足的時候,就買了鋪子,開了個小超市。

那會兒的小超市,還挺新鮮,競爭少,利潤大,原身進貨,原身媳婦管賬,最多雇一兩個小姑娘負責看貨,內耗很少,十年裏攢下了幾百萬。

原身之所以會買下一棟樓,說起來還是上了當受了騙的結果。

還是跟老羅有關,這老羅也做生意,就認識一個包工頭,這包工頭要承包個工程,需要資金周轉,就跟老羅拆借,十分的利。

老羅當時的手上也沒那麽多的錢啊,就來找了原身,鼓動原身借了三百多萬……

結果那包工頭後頭做項目砸了鍋,還不上這兩人的錢。

經不住兩人天天上門要債,包工頭就把手上賣不出去的樓和洋房,轉給這兩人抵了債。

這買賣現在看起來自然是百倍的利,可那會兒誰也沒前後眼啊!

大家單位都給分不要錢的房,就算有集資房,人家一套房就三五萬,還要挑好地段好朝向呢!

可抵給原身的呢?

是整整一棟樓!地段太偏,活脫脫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旁邊就是人家村裏的玉米地!誰會樂意在這兒買房!

就為這,原身老婆氣得跟原身大吵一架,差點鬧了離婚。

可不要這樓,那些錢也拿不回來呀!

原身和老羅咬牙接了這抵債物,原身要了樓,老羅要了洋房。

頭幾年確實不好過,誰知某一年,這房價忽然就起來了。

原身老婆也不老叨叨了,而是注意打聽北城各地兒的房價了。

後頭原身索性把不怎麽掙錢的超市給關了,把這一棟樓的房子都給裝修了下,對外出租。

這個地方雖然偏吧,可勝在房租便宜呀!

到了十年前,兩個科技園開起來之後,原身算是一夜暴了富,成了幾十億土豪。

相比之下,老羅就不如原身了。

老羅當初之所以選洋房,是想著還能給自家留一套住著,就算不長住,周末也能過把小別野的癮不是?

後來房價雖然起來了,但洋房的面積大,單價高,一般人也沒錢買啊。

所以這個漲幅就比不上原身的樓房了。

老羅也想學著原身出租吧,但洋房那麽大,租出去的租金高,租客就挺難招的。

老羅一氣之下,就賣出去幾棟。

等後來科技園開了,這洋房也水漲船高了,老羅想起被賣出去的那些洋房,悔得腸子都青了……

後頭原身的兒子出國留學,這一去,就在外頭娶了個華裔外國媳婦,一年也不見得能回來一次,原身跟老伴相依為命,過著節儉富豪的日子,時不時地給兒子打錢補貼。

也不知道是不是什麽心理問題,原身和老羅這一對老夥計,不光一個賽一個的摳,還愛上了撿紙箱和瓶子。

這一天刮風下雨沒撿,就跟缺了點什麽似的。

這個毛病,在原身的老伴過世之後,就越發的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