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動搖的認知(第3/3頁)

這直接證明了電子也有波動性,從而驗證了湯姆遜的觀點。

遺憾的是,亞歷山大慢人一步,論文郵寄到魔法編輯部時,類似的實驗論文已經到達。

按照先到先發表的原則,拜仁金質獎章與亞歷山大無緣了。

不過亞歷山大沒有著急,祂繼續進行著實驗,用粒子加速器加速電子,並記錄和計算電子的行為,成功證實了物質波的波長,也就證實了電子的波粒二象性,榮獲拜仁金質獎章提名。

但事情到此並沒有結束,人們認識光一開始就有猜測成分,而認識電子時,電子進入巫師視野時就是一顆活生生的粒子,亞歷山大的陰極射線實驗,電子束打到屏幕上呈現隨機分布狀態,沒有任何理由讓人不相信它是粒子。

亞歷山大在此實驗,祂在粒子加速裝置和屏幕間加入了一個雙縫光柵,在漆黑的實驗室中,有些顫抖的激發了粒子加速裝置。

粒子加速裝置很穩定,一閃而逝的微光,很明顯發生幹涉現象,如夢似幻的幹涉波紋,讓人不得不相信它是一種波。

“這與常識是相違背的,一個粒子可以同時作用於兩個縫隙,這到底是怎麽回事?”亞歷山大面色凝重的看著屏幕上兩個幹涉波紋,心中的疑惑蔓延。

不只是疑惑,他的心象世界在劇烈的震蕩,波粒二象性也不能完全解釋,即使是物質波,可發射時明明是粒子,怎麽會同時通過兩個縫隙。

亞歷山大內心的疑惑,幾乎動搖了他對世界的認知。

他強忍著不適,心象世界的動蕩,繼續進行實驗。

這次亞歷山大拿去光柵,連續不斷的發射電子,看著標記的點陣圖,沒有光柵的情況下,連續發射的電子留下的點也會呈現出隨機分布狀態,而且這個隨機分布的圖很像幹涉圖像。

單個電子可以同時通過兩個縫隙,證明它也是一種波,但是當沒有光柵時,它是一個點。

即使再怎麽準確的發射,點的分布也是隨機的。

根據經驗總結和數學計算,亞歷山大可以大致預測粒子抵達探測屏任意位置的概率密度。

可是,無法預測,在什麽時刻,在探測屏的什麽位置,會有一個粒子抵達。

這無可爭議的結果,是經過多次重復地實驗而得到的。

這結果給予了亞歷山大極大的困惑,因為無法預測粒子的抵達位置,這意味著沒有任何緣由而發生的粒子的抵達事件。

換句話說,確定的因導致了不確定的果,亞歷山大的心象世界距離震蕩,幾乎如狂風暴雨來臨,只剩下一地雞毛,所有的法術模型破碎,映射的半位面竟然直接破碎,造成了巨大的空間渦旋,轟的一聲爆炸。

而在這其中的亞歷山大也昏迷不醒,自己漂浮在漆黑的太空,昏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