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回 報恩狐龍升雲天 問津犬童苦風濤(第2/3頁)

作者曰:狐龍之事在《格致鏡原》卷八十八之獸類狐怪部中,援引《奇事記》有所記載,非作者之杜撰。自古以來和漢博學之士論龍者雖多,然尚未有言及狐龍者,故於此借用。看官如知原文,請復參閱。

犬江親兵衛與孝嗣一同仔細聽著,且羞且喜。犬江對政木老媼說:“賢者對一字之師,也絕不等閑視之。你原是異類,但淵博的知識實動人視聽,非吾所能及。他日如能相逢,我們則必將再晤談,不過聽你所言,今日一別,便難重逢,何以如此薄緣?”他深感惆悵,孝嗣也一同愀然嗟嘆道:“昔日你是我的奶母,我們是一時的主仆關系。今日你又是我的再生恩人,實喜不自禁。但是相遇的緣分有限,似難挽留,惜別的淚雨將召來烏雲,那時你便化做長龍,潛藏在千尋之海底,但壽命不長將三年而終,如蒙不棄,則希時常來訪,以慰悲懷。”他如此悲嘆,政木也一時忍耐不住而淚灑胸襟。她急忙止住淚水說:“少爺,不要說那些女人氣的話。即使老身不在,您且跟著犬江君,還可與那七位豪傑結為盟友而得到他們的幫助,侍奉廣施仁義德澤、稀世罕見的明君,定會名載史冊,重振家業。自今三年後,在上總國夷灊郡雜色村將有石從天而降,若見石形如蟠龍,則可知我已成正果。犬江君,我將少爺就托付您了。他如過於直爽而心術不足,您就責備、指教他,做他的後盾,使他能成個出色的武士。現在時間已到,雖然有些依依難舍,但只好再見了。”她說著便往外走,手扳著樹枝縱身而上,如同飛鳥一般,然後跳入不遠的不忍池中。霎時間雲湧雨降,狂風震撼天地,天黑得難辨五指,電閃雷鳴;在閃電中他們仰見一條白龍出現在雲間,伸著垂尾盤旋升起,池水同時也被吸起來,落下來便成了疾雨,將蓮葉折斷,被吸上去的很多小魚在白龍爪下跳躍。老媼茶攤兒的葦箔、凳子和茶具以及其他東西都被這陣狂風暴雨吹得無影無蹤,親兵衛和孝嗣無處避雨,便躲在松樹蔭下,等待天晴。奇怪的是這麽一場大雨,可是松樹的周圍卻連一滴雨都未落,所以幸未淋濕,衣服上一點濕氣都沒有,恐怕這也是狐龍的用心吧?二人不勝感嘆地站了一會兒,頃刻間雲斂雨停,毫無風雷再起的跡象,天空一晴如洗。四月天長,此時夕陽還沒完全西沉。

親兵衛和孝嗣消除了對狐龍的疑惑,互相談論著。親兵衛看看身旁說:“河鯉君!我剛才看到狐化龍升天,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昔日在嘉吉之戰中戰敗而使結城陷落時,我家老侯爺義實朝臣尚在弱冠,當時叫做裏見又太郎。他謹遵其父之遺訓,從九死一生中,由氏元和貞行跟隨,三騎投奔安房,在城陷的第三日黃昏,於相模國三浦的矢取海岸急於想找船渡海,這時見白龍從海底出現,往南騰空而去。也許因為有這樣的吉兆,義實去安房不久便為神余起義兵,誅滅了逆臣山下定包,以後又蕩平了背信爽約的朝夷郡平館的麻呂十五郎兵衛信時,最後戰勝了安房郡館山城主安西景連,得了景連的首級後,義實才平定了安房,成了四郡之主。這一段舊話,是我在富山時,伏姬神女顯靈大致告訴我的。今日我們看到了與你有舊緣的狐龍升天,同樣涉及龍之事,無論今昔君臣都是一樣的。而且義實朝臣在箭采之濱見飛龍升天,據說是嘉吉元年四月十八日之事。我們今日所見之狐龍,是四月十二日,日子雖稍有不同,但都是中旬,月份也一樣。不僅這一點巧合,而且昔日我家老侯爺所討滅的安西三郎大夫景連,是安房的館山城主,如今愚臣犬江親兵衛所要消滅的叛賊蟆田素藤,也在上總國夷灊郡的館山城。安房和上總雖不一樣,但都叫館山,城名相同。思前想後乃造化的巧妙安排,此事可能是個吉兆,咱們趕快去兩國河從那裏雇船去上總,你看如何?”孝嗣深表贊同,他說:“聽你所說,前後兩件事確是巧合,當同是吉兆,這次必立大功無疑。請一同快去吧!”於是二人便往東而去。

卻說犬江親兵衛和孝嗣前往兩國河灘,那裏大概沒有下雨,地面是幹的,路上甚為通暢,所以很快就到達那裏。四月天長,雖已日暮,但還沒黑。他們忙去兩國河邊的艄公住處叫門,一商量,艄公答道:“你們想去上總,現在風不順,潮水也不適宜。我想下半夜定是順風。何時行船可不能隨你們之意,急有何用?如肯等等,則裏邊有房間,可稍事歇息。”他這樣一說,便沒有商議成,親兵衛心下很焦急,他想找別的艄公問問,便同孝嗣離開那裏。到別處一問,都回答得一樣。他們沒有辦法,又回到了最初的那個艄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