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第2/2頁)

使者殿堂(Servants, Hall of the):傳說紀元時兩儀師的巨大議會廳。

提爾之巖(Stone of Tear):提爾城中一座巨大的城堡,據說是在世界崩毀之後不久,完全依靠至上力建成的。這座城堡被圍困、攻擊過無數次,但沒有一次被攻破。真龍預言中曾經兩次提到提爾之巖,一處說提爾之巖永不會陷落,除非龍之人眾到來;另一處說提爾之巖永不會陷落,除非真龍舉起禁忌之劍——凱蘭鐸。有人認為,正是這些預言,導致了大君們對至上力的憎恨,讓他們制定法律,禁止人們導引。盡管大君們這麽憎恨至上力,但提爾之巖裏卻收藏了許多法器和特法器,其數量可與白塔媲美。有人說,大君之所以會收集如此眾多的法器,是為了掩蓋凱蘭鐸引人矚目的存在。

異能(Talents):在特定領域使用至上力。當然,最廣為人知的異能是治療能力。有些異能,比如旅行異能,可以將自身從一個地方直接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能力,現在已經失傳了。其他像預言(預見到未來的事情,不過只是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等異能也變得非常少見。一種被認為消失已久的異能——夢蔔,夢蔔者的夢在經過詮釋之後可以顯現出未來的狀況,而且比預言的效果更加詳盡。一些夢蔔者擁有進入特·雅蘭·瑞奧德——夢之世界的能力,據說他們甚至能進入別人的夢境。最後一個有記載的夢蔔者是珂芮寧·尼達,死於新紀526年。

提爾(Tear):風暴海沿岸的一個國家,也是這個國家首都的名字。提爾城是一座巨大的海港。提爾的旗幟是三個新月斜向鋪在半紅半金的旗面上。

特·雅蘭·瑞奧德(Tel'aran'rhiod):古語中“看不見的世界”,或者是“夢的世界”的意思,這個世界只能在夢中被偶然瞥見。古代人相信,它環繞著所有可能的世界,並彌漫在這些世界的縫隙之中。和其他的夢不一樣,生靈在夢的世界裏遭遇的事情是真實的,在這裏受的傷在醒來時依然存在。在這個世界裏死去,就永遠也無法醒來了。

三誓(Three Oaths):見習生晉升為兩儀師時必須立下的誓言,她們要手持誓言之杖說出這三個誓言。誓言之杖是一件特法器,它可以確保誓言的實踐。三誓的內容是:絕不說虛妄之言;絕不為男人制造武器,讓他去傷害別人;除了對抗暗黑之友和暗影生物,或者是在危急關頭保護自己、護法和其他兩儀師的生命之外,不將至上力當作武器使用。以前的兩儀師並不需要立下這樣的誓言,但自從世界崩毀以來,劇烈改變的世界讓三誓成為兩儀師必須遵從的條規。其中第二個誓言因為至上力戰爭而最先被立下。對於第一個誓言,兩儀師們經常用有技巧的說辭迂回過去。人們一般認為後兩個誓言是不會被違反的。

《簡·法斯崔德遊記》(The Travels of Jaim Farstrider):一本非常著名的旅行故事和見聞錄,其內容為一位馬基爾作家和旅行家的旅行筆記。這本書在新紀968年付梓,從那時起,就不斷地被翻印。簡·法斯崔德在艾伊爾戰爭之後不久就消失了,人們普遍認為他已經死亡。

毀樹者(Treekillers):艾伊爾人對凱瑞安人的一種稱呼,他們說出這個詞的時候都帶著極端厭惡和痛恨的語氣。

第二龍之戰爭(War of the Second Dragon):自由紀939至943年一場對抗偽龍桂爾·亞瑪拉桑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一位名叫亞圖·潘恩崔·塔瑞奧的年輕國王有著非常突出的表現,他後來更名為亞圖·鷹翼。

野人(wilder):自然掌握至上力的女人,她們在未經訓練的情況下通過了只有四分之一存活機會的導引關鍵。這樣的女人一般都會自動建立屏障,不讓自己了解自己在做什麽;但如果屏障被打破,野人會成為最強大的導引者。這個詞經常被用來貶損這種狀態的人。

野獵(Wild Hunt):許多人相信,暗帝(在提爾、伊利安、莫蘭迪、阿特拉和海丹,暗帝經常被稱為猙獰妖,或者是老猙獰妖)會在夜裏帶著“黑狗”——暗之獵犬,騎馬出來狩獵靈魂,這就是野獵。雨水能阻擋暗之獵犬進入黑夜,但只要被它們找到痕跡,被狩獵的人就一定要與它們作戰,並殺死它們,否則死亡就會落在被狩獵人自己的身上。人們相信,只是看見野獵,也意味著即將到來的死亡,或者是看到的那個人會死,或者是他摯愛的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