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瘋喇嘛(第6/17頁)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這個車隊跨越了數不清的草原與河流,先後七次看到太陽和月亮,也看到很多敖包。然而那種幻象再沒有出現過。

很快風景發生了細微變化,丘陵與山地逐漸增多,草原的顏色也漸漸斑駁起來。當教士第八次在清晨跨上馬,迎著第一縷晨曦朝遠方望去時,他看到一座巍峨的紅色山峰矗立在地平線邊緣。它的每一塊石頭都是紅色的,像一團凝固的火焰,直沖天際。

無須言語,柯羅威教士一下子就明白了,那裏就是赤峰,他的應許之地。

他淚流滿面。這一段堪比摩西出埃及的史詩旅途,終於要結束了。

赤峰是一座奇特的城市。它首先給人留下印象的不是建築,而是城市裏洋溢著的一股奇特味道。這味道混雜著青草、牲畜糞便、煙土、火藥和酥油,穿行於大街小巷,滲入每一戶人家。即使你把窗戶關緊,也無濟於事。

味道裏的每一點兒成分,都來自於不同的過客。赤峰城裏有出關的參客、走口的老西兒商賈、翁牛特旗的牧民、光頭的喇嘛、關內的農民、扛著土銃的旗丁護衛與蒙古王爺的儀仗。黃土道面上滿布寬窄不一的車轍,就連房屋也個性鮮明。灰瓦山脊屋頂是自由平民的居所,有彩雕和紅柱子的都是貴族,如果院子裏還高高豎起竿子,那麽這個家族一定屬於皇室(這裏,柯羅威教士理解錯了滿族和皇室的區別)的後裔。蒙漢混居,各自都強烈地彰顯著存在感。

這些高高低低的建築堆積在一起,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其間。整個城市,就如同柯羅威教士跌落的那一片海泡子,裏面混雜著極純凈和極汙濁的東西。它們攪和在一起,不分彼此,卻又涇渭分明。

另外一個讓教士印象深刻的,是赤峰的風。

無論四季,赤峰城上空始終吹著大風,人的眼睛可以輕易分辨出風的形體,因為它裹挾著大量黃沙,時而在天空飛舞變化,時而穿行於大街小巷。狹窄的街道如冬天的枯樹枝杈一樣密布城區,兩側是一片片低矮的漢式房屋。為了防沙,每一棟房子的窗戶都開得很小,用寬寬的木檐遮住。遠遠望去,像是一群對外界充滿警惕的草原沙鼠。

柯羅威教士想起了自己剛離開北京時,在官道上看到的那一片混亂。雖然雜亂無章,其中卻蘊含著微妙的秩序。他相信,只有從亂流中將這條規律捋清楚,才能真正把握這座城市的脈動。

就在柯羅威教士好奇地審視這座應許之城時,城裏的居民也在好奇地觀察著他們。

運載奇特動物的車隊進入城市,還是大名鼎鼎的薩仁烏雲帶頭,這個奇異的組合轟動了整個城市。居民們爭相湧過來,無論是商鋪掌櫃、夥計還是工匠、小販,都簇擁過來,就連一些披著紅袍的喇嘛也混在其中,向大車架上看過來,指指點點。

萬福毫無意外地成為重點,所有人看到這頭白象都毫不掩飾地發出驚嘆。還有一些牧民對虎紋馬心存疑惑,他們從來沒見過這種花色的馬匹,懷疑是不是用泥灰塗抹的,想伸手去摸,結果被吉祥、如意噴著響鼻踹了回去。狒狒們從籠子裏伸出手來討要吃的,居民們慷慨地扔過去一些瓜果,然後樂呵呵地看這些家夥爭搶。

幸虧虎賁被氈子給遮擋住了,不然可能會引起更大騷動。

在整個遊行過程中,車上的動物們面色淡然,人類卻不時發出驚嘆和歡呼。教士發現,居民們看到這些不屬於草原的動物時,渾濁的眼神裏會透出一絲明亮的光芒,那是孩童式的好奇一單純、清澈,不摻雜任何用心,純粹是對未知事物的憧憬。那一張張常年被風吹成皴皺的臉膛,被笑容短暫地撫平。

這對教士來說,是個好消息。好奇心是個偉大的品質,只要還沒失去它,無論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漁民還是南美雨林裏的原始部落,都有機會點燃內心的火花。教士的信心緩慢地恢復,他甚至冒出一個令他自己都很驚訝的想法:即使只是為了這樣的笑容和好奇心,而不是福音,他也會前來赤峰。

車隊在人群中行走了很久,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抵達位於頭道街的一處大車店。這個店鋪是王爺府的產業,所以對薩仁烏雲言聽計從。動物們都在這裏卸下來,臨時安置在一處馬廄裏。這裏的幹草和羊肉敞開了供應,無論萬福還是虎賁都挑不出什麽毛病。

那些動物經過一系列長途跋涉,已經筋疲力盡。環境變化對動物來說是最可怕的殺手,如果不好好休息的話,恐怕會大量死亡。

安頓好動物以後,教士決定先去拜訪赤峰州的知州。薩仁烏雲還有別的事,就給他寫了一封書信,代表王爺府對這件事很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