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3章 軍隊框架

勝利慶典之後的幾日,羅蘭又投入到了種田大業當中。

坐在辦公室裏,窗外的滴答聲響個不停,猶如在下雨一般。那是積雪融化的聲音,他在鄉下過年時,最喜歡趴在窗邊,看著屋檐下長長的冰棱柱化成透明的水滴,一點點滴落。此刻雖然沒有了這樣的閑暇,但一邊撰寫計劃,一邊聆聽大地復蘇的聲音也挺不錯的。

按往年的經驗,化雪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不過小鎮與要塞之間的陸路想要通行至少得等上一個月。沒有硬化路面和排水措施的泥巴路在冰雪融化後會是什麽情況,羅蘭可以想象得出來。若能順利拿下長歌要塞,他首先要做的事,便是在兩地之間修出一條可供馬車通行的硬化道路。

不過現在需要優先要解決的,仍是軍隊建設問題。沒有一支可靠而強大的軍隊,就不可能在人數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擊敗要塞軍。把民兵隊轉化為正規軍只是第一步,具體的編制、規章紀律和獎懲才是他頭痛的問題。

雖然小時候雖然玩過軍棋,但此刻早已忘得一幹二凈。羅蘭經過一番冥思苦想,幹脆決定自己來編造。反正他是新式軍隊的創造者,設定不合理也沒人發現得了。

於是邊陲鎮第一軍編制很快出爐:以軍、師、營、隊、組作為整體框架,五人為一組(考慮到一門火炮至少需要五人來操作),十組為一隊,十隊為一營。至於師和軍的人數,他決定以後再去考慮。鑒於這個時代的整體作戰水平,只要有兩三支營級部隊,就足以在野戰中擊潰絕大多數對手。

最基本的框架定下來後,羅蘭長籲了一口氣。

接下來的規章紀律則要簡單得多,除了任何時候都必須服從軍令、服從長官、不得臨陣脫逃、不得背叛等等這些老生常談的規矩之類,羅蘭首先訂下的紀律,便是禁止劫掠和擾民。

放縱手下劫掠的壞處舉不勝數,對當地民眾造成的惡劣影響花上好幾年時間也難以彌補。這也是他堅持要用平民作為軍隊人員構成的原因。

當貴族響應領主號召出征時,想要在擊敗敵人後不參與劫掠簡直是天方夜譚,或者說,他們願意跟隨領主出征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可以肆意掠奪對手的財富和領地——當然,也包括領地上那些無辜的平民。

至於傭兵和土匪,就更不用說了。看起來彪悍兇狠,實際上只能打順風戰,同時搶劫也是他們收入的一大來源,軍紀對這幫人來說毫無意義。

只有平民組成的軍隊,才不會將其他平民視作待宰的羔羊。當然,光靠紀律和嚴刑約束還不夠,日子長了,心底的貪欲總會隨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而不斷放大。因此獎勵手段必須同時跟上,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劫掠和其它違紀行為。

為了使獎勵足夠激勵人心,羅蘭決定放出終極殺器——軍功授田。只要在戰鬥中立下大功者,即可授予田地。土地來源羅蘭都想好了,正是邊陲鎮和要塞之間的待開墾之地。

這在百分之九十土地屬於貴族階層的時代絕對算得上是豐厚大獎了。一旦有了恒產,這些人便會緊緊依附在自己身邊,任何想要推翻他的人,都將遭到得利者最激烈的抵抗。

驅使人民並不是依靠言語和鞭子,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換句話說,只要能始終代表治下人民的根本利益,自己的統治地位就無人可動搖。

和傳統的封地不同,羅蘭將授田面積控制在幾畝到十幾畝之間,可以用於自建住宅,購買農奴或雇傭農夫打理田地,但無法建立產業。對比之下,一個騎士領地接近兩千畝,面積相當於一個小村莊。上面運營的產業收入能提供騎士和侍從的作戰所需,例如購買武器、盔甲和馬匹。

這樣小面積的土地獎賞,既不會引起貴族利益集團的強烈抵觸,又削弱了受田人的獨立性,在羅蘭看來,就當於一份退休養老金,可以保證士兵退役後也有份穩定收入。

同時,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仆從的仆從不是我的仆從」這樣的情況發生,授予田地的人只擁有其所有權,而沒有自治權。也就是說,這片土地仍執行領主轄區內的律法、條例和制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更像是後世的農場主。

將這些初步構想的制度一條條謄寫下來後,羅蘭伸了個懶腰。接下來,他終於可以投入到自己擅長的領域——研發兵器上。

隨著火槍制造速度加快,繼續配備長槍兵來保護火槍手會形成人力上的浪費,後者必須具備在近身肉搏戰中獨立作戰的能力。

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在槍上加裝刺刀。羅蘭不指望自己的部隊能主動向敵人發動白刃沖鋒,只需在對方狗急跳墻,而火炮又未能完全摧毀敵人勇氣時,擁有一戰之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