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被踩死的人(第3/4頁)

郭洪奎點頭:“好吧,還是依照原計劃,按照和刑術的約定行事,只是要多加小心,我心裏總覺得有些不安,萬清泉的死,也許只是一個開始。”

白仲政微微點頭,隨後起身出門給兩人買些吃喝的東西,準備再多留一日,協助兩人離開河南境內之後,再返回東北。

萬清泉一死,消息立即傳遍了整個古行當,謠言也是滿天飛,但每一個謠言都基本上與《九子圖》有著密切的聯系有人說,《九子圖》一直就在萬清泉處藏匿著,有人殺死他之後奪走了《九子圖》;也有人說,萬清泉是發現了《九子圖》的下落,想要奪回來,誰知道技不如人,被人殺死;還有人說,作為《九子圖》編寫者之一的萬清泉被殺,是因為有人要滅口,想要永遠隱藏《九子圖》的秘密,而滅口行兇者就是九子中的其他人。

一時間,河南濟源原本並不繁華的古玩市場變得“熱鬧非凡”,全國各地古行當中覬覦《九子圖》的人們都趕到了這裏,希望能夠找到蛛絲馬跡,從而尋得那副珍貴的《九子圖》。

而傅茗偉、吳志南也趕到了這裏調查萬清泉被害一案,而警方讓傅茗偉的部門全權負責此案的原因有二:其一,萬清泉是當地知名的民間收藏家,曾捐獻過大批珍貴文物給各地博物館,並且也憑借著自己一己之力,從國外追回了不少文物,其中不乏有國寶級傳世古物,所以他的死,上級十分重視;其二,從盛豐案開始,警方的已經密切注意古行當的動向,開始更加嚴厲地打擊文物盜挖、走私等違法行為。

當然,警方還沒有從相關渠道中得知關於九子和《九子圖》的事情,所以案件進展十分緩慢。

萬清泉所住的那間地坑四合院內,大批警察正在做著鑒證工作,傅茗偉則站在院落的中部的那顆雖然枯死,但還沒有被挖走的槐樹之下,四下看著。

“地坑四合院,現在已經很罕見了。”吳志南摘下手套走上前,“現場保護得很好,但是也沒有特別的發現,這個案子很奇怪,殺人的手法也很怪異,可以肯定的是,這是預謀殺人,不是沖動殺人,更不是盜竊殺人,屋子裏面的東西沒有丟失,沒有搏鬥的痕跡,驗屍報告中,除了死者在生前喝過點啤酒之外,沒有檢驗出其他的藥物。”

傅茗偉點著頭:“這種地坑四合院在濟源很少見,應該說罕見,倒是在三門峽市的陜塬一帶很常見,你看,這種四合院是從平底向下挖出6米左右,形成大小不一的土坑,然後再在四壁鑿出窯洞來,是豫西的特有的民間建築。”

吳志南知道傅茗偉的話只是開了個頭,於是問:“有什麽問題嗎?”

傅茗偉用手摸著那顆槐樹:“槐樹又叫國槐,是庭院常用的特殊物種,但是在咱們中國的傳統中,四合院之中是不能種一顆獨樹的,這個大多數都知道,因為一個‘口’字裏面加上一個‘木’,就變成了一個‘困’字,也不能只是單獨住一個人,那就會變成‘囚’字。但是萬清泉把這兩點的禁忌都犯了,不合常理,因為古行當中的人,大多數都有些迷信吧,你注意看屋內的那些家具擺設,乍一看沒什麽,但擺放的位置朝向都沒有犯沖,恰恰這顆槐樹和只住著萬清泉一人這兩點,讓我覺得有些奇怪。”

吳志南尋思了片刻道:“對,我還在南面的窯洞中看到了神龕,裏面供奉著關二爺,而且,在東面的房間裏面,還有刀槍劍戟等兵器,加上我們現有的資料包括周圍人的描述,都可以證明萬清泉不僅是個收藏家,也是個武術家。”

傅茗偉點頭:“還有呢?”

“我先前去走訪過村子,大部分村民要不認為萬清泉是被人用槍打死的,要不就是被下藥了,總之沒有一個人相信萬清泉是被人直接就地制住殺死,因為萬清泉身體很硬朗不說,功夫也很高。”吳志南說著翻出自己的筆記本,“大前年的時候,這個村子和鄰村因為在村口那條河上是否修橋發生了矛盾,最終變成了械鬥,當時萬清泉從這裏路過,發現之後上前制止,村裏的小夥兒認為他多管閑事,動手要將他驅趕,激怒了萬清泉,萬清泉赤手空拳在河岸邊上,將十來個青壯年全部打趴下了,制止了一場械鬥血案的發生,當地派出所是有記錄的。”

傅茗偉聽完道:“所以,這個案子疑點太多了,這樣一個有著功夫的人,竟然被人用這種方式殺死,而且被害當晚沒有人聽到爭吵聲和打鬧聲,門鎖沒有壞,也沒有搏鬥的痕跡。”

吳志南尋思了一下道:“這麽說,兇手應該是萬清泉非常熟悉並且信得過的人?”

傅茗偉道:“現在來看,他死的屋子就是第一案發現場,兇手沒有刻意移動過屍體,只能是熟人作案,如果不是熟悉的人,萬清泉不可能邀請他進自己所住的臥室內,而這個人肯定也比萬清泉身手更好,這才可以在短時間內不經過打鬥制住萬清泉,再將其綁到床下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