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煙囪”內的“碉樓”(第2/4頁)

胡三千隨後道:“走吧,沒問題,那邊沒什麽危險,我先進。”

說著,胡三千趴下去,匍匐前進,從下方的洞穴中爬了進去,緊接著是賀晨雪,其次才是刑術,刑術開始與帶著蛇的胡三千保持距離了。

爬出洞穴的那一刻,刑術又想起來什麽,問:“三千,你是怎麽把蛇帶上火車的?”

刑術問完,發現兩人並未回答,他吃力地起身,剛要擡手去拍胡三千的時候,一擡眼就驚訝了,與賀晨雪、胡三千並排站在一起,看著墻壁這一面的那口巨大的深井,而在深井之中立著一根巨大的圓柱體。

許久,刑術擡手指著深井之中的那根巨大的圓柱體,問賀晨雪:“晨雪,你眼睛能看到嗎?”

賀晨雪點頭:“模模糊糊,但我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

胡三千上前,走到深井邊緣,用腳使勁踩了下自己所站的平台,很明顯,平台應該是偽滿時期修建出來的,挖掘隧道的時候,將這口井的井壁給刨穿了,為了研究這口井和井中的圓柱體,日軍不僅刻意將隧道長度延伸到了一百二十米,也在挖開的井壁處建了水泥平台。

刑術看到平台與井中那根圓柱體之間的距離並不長,充其量也就一米半接近兩米的樣子,整個深井的深度無法測量,不管是往上看,還是低頭往下,都是黑漆漆一片,手電光能照到的距離也有限。

刑術拿著手電照著上端:“地鐵線是多層的,不是單層埋深,按照耿老筆記本上的測算,平均深度大概是二十五米,但是耿老的資料上還說,他記錄得並不詳細,畢竟有些是保密的,隧道為了避開地面建築的地基,繞過的同時會斜下延伸,最深的位置是六十五米左右。這幾天我查過資料,最深的人防工程是朝鮮,平均深度一百米,最深的地方達到二百米。”

胡三千站在平台那兒,用手電照著井壁,吃力地伸手去摸了摸,隨後摸出自己的棺材釘在上面鑿了一陣,緊接著伸手摸了摸,又聞了聞,捏起其中的粉末遞給刑術。

刑術湊近聞了下,也用手指輕輕捏著搓著,過了好一會兒才道:“是石英砂。”

賀晨雪也湊過去,隨後肯定道:“對,是石英砂,這麽說,這裏修建起來的年代並不久遠?”

刑術搖頭:“不,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首先不可能是建國後,解放前偽滿洲國時代也不可能,你也看到了,日本人也想研究這個,但是最終放棄了,大概是因為時間不夠了,所以,這口井的年代還要久遠一些。”

“而且,不僅有石英砂,其中還混合有河流石,要知道,從前古人打井,固定井壁用的都是河流石,到了清朝時期,一般府邸所用的水井,井壁采用的都是青磚。”胡三千仔細思考著,“如果說石英的產地,距離這裏較近的,要不就是牡丹江的境泊湖周圍,要不就是內蒙古地區,反正近郊是肯定沒有的。”

“境泊湖……”刑術說到這兒,看了一眼賀晨雪,問,“晨雪,這裏的情況與天地府下面那個花燈井是不是很類似?也是一個類似井體的地方,只不過花燈的位置變成了這樣的圓柱體。”

賀晨雪連忙點頭:“聽你這麽一說,還真像,只不過天地府中井壁上的石頭是用的那種煉丹石,而這個地方用的則是石英砂還有河流石,稍微要次一點。”

“應該不一樣。”一直在觀察周圍的胡三千指著下方道,“你們把手電都打開,照著下面,我再仔細看看。”

刑術與賀晨雪立即照做,胡三千觀察了一陣,擡頭看著刑術道:“這下面的樣子並不是井,而是類似煙囪,你仔細看。”

刑術仔細看了一陣,賀晨雪因為無法看到太遠的地方,只能在旁邊等著。

刑術看了一陣後,點頭道:“對,越往下的地方,直徑就越長,像是喇叭,但說是煙囪最貼切。”

胡三千起身道:“不管像什麽,這種東西我都是第一次見過,還有你上次去的那個天地府,我也從未見過,聞所未聞,要是我上次能與你一起去就好了。唐朝時期的渤海國竟然有手藝如此精湛的人,還能做出那種以流水作為動力的精密儀器,說是巧奪天工也毫不過分,但是,我不覺得這裏與天地府有什麽聯系。”

胡三千說完,賀晨雪也附和道:“三千說得對,我也覺得不應該有聯系,按照唐朝時期的疆域劃分,現在整個哈爾濱地區,一部分在渤海國內,一部分在扶余國內,還緊鄰著契丹國,那個所謂的鑄鐵仙修建天地府,少說也是渤海國亡國的前幾十年開始的,而天地府正式啟用,是渤海國滅國、國王逃離後發生的事情,渤海國滅國不久,扶余國也被契丹所滅,緊接著大遼才出現在歷史上。”

胡三千點頭:“對,所以,如果當時有人在這個平原地區做手腳做這種事情,一定會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