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敦煌幻術師(第6/15頁)

男子的身體,很快上升到手夠不著的高度,未幾又升至屋頂高度,最後攀到比幹佛洞崖壁更高之處。

然而,繩索仍繼續向上伸展,男子也絲毫沒有停止下來的打算。

男子身影變成豆粒般渺小,不久,便穿入飄浮天空的雲端,和繩索一起消失了。

士兵和貴人們終於回過神來,首度察覺發生了什麽怪事。

原來不知不覺之中,看熱鬧的眾人和我,均已中了胡人幻術師的幻術。

激動的哭喊聲,突然自天而降:“啊,若是我自己一人,隨時都可逃走,只因愛妻被你們當作人質,才無法……”

確實是那胡人的聲音。

“皇上,我恨你!”

令人凝血般駭人的聲音,自天際傳來:“有生之年,我一定與你作祟!”

聽到那聲音,士兵們拔劍在手,團團護衛住皇上。

士兵們似乎認為,胡人其實並未升天,而是躲在某處,正想對皇帝不利。

然而,千真萬確地,繩索迎向半空,宛如木棍般豎立著,聲音自上流瀉而下:“皇上,從今天起,你最好每晚都想到我,想得顫抖難眠。我恨你!千萬別忘了……”

這個聲音傳來時,“呀!”一名士兵朝繩索砍去,繩索卻沒斷,只是彎曲了。

不過,仿佛以此揮劍為暗號,繩索又滑溜溜地從天上掉落下來。

待繩索全部落地後,仔細一看,那絕非可以升天的長度,只是原來長短而已。

除了浮雲,空無一物的晴空,遠遠傳來低沉的痛哭聲。隨後,哭聲也停了下來。地面只剩胡人妻子的屍體,以仰臥的姿勢,張大眼睛望著天空。

再次與短劍男子相遇時,我並沒有馬上認出他來。

原因是,距離上次碰面——也就是幹佛洞慘劇之後,近三十載歲月已悠悠過去了。正確地說,是整整二十九年。

為何我至今記憶猶新,說起來,都是因為天寶二年春天的那場宴會。

那是何等盛大的一場宴會啊。

楊貴妃總是陪伴在皇上身邊。

高力士、李白也在座。

真是讓人畢生難忘。

當時,李白即興作詩,皇上譜曲,李龜年歌唱,楊貴妃起舞。

安倍仲麻呂大人應該也在席上。

高力士,你因李白脫靴一事而與他失和,也是發生在那場宴會。

當時,我即將啟程前往天竺。

一般而言,我都會辭謝出席此種盛宴,然而,一旦出發去天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返回長安。一旦出了狀況,也有可能就此客死異途了。

我心想,此一宴會將可見到平時備受照顧的諸多知交,也就出席了。

話雖如此,那場宴會卻恍如一場美夢。

那樣極盡人世奢華之美的世界,原本與我這樣的人相距遙遠。

不過,至今我還記得,當時我仍情不自禁心馳神蕩。

若將那場宴會視為人間心力的流露,則可說跟密教並非絕對無緣了。

不過,此事暫且擱下,那並非今天我所要談論的。

現在我不得不說的是,關於那位擲劍胡人男子的事。

宴席上,我和舊識們一一打招呼,卻發現有一奇特人物置身其中。

我感覺哪裏見過他,卻想不出是何處——宴會中那張臉給我如此的感覺。

明明應是初次相遇,卻像在某處見過。

不過,這種事本來就很平常。

明明見過對方的臉,卻想不起其人為何?也或許,對方是其他人,臉龐或表情卻跟自己熟悉的人神似。

與這樣的人相遇,其實不足為奇。

然而,那人給我的印象,卻跟上述感覺完全不同。

很顯然地,過去,那人肯定曾讓我留下深刻印象。明知如此,當時的我卻不知其人為誰,也就是說,他埋藏在我的記憶深處,我一下子想不起來……

不過,我曾留有強烈印象……

我一直認為,記住他人容貌的能力,自己實遠勝於別人。

只要碰過面、談過話的人,我一定記得。即使見過幹人萬相,也從不會忘記。

因為我看人,並非只看其外貌而已。我還會看面相及入相。可以說,人的容貌鼻眼等等,不過是觀察整體入相時的一扇窗而已。

更清楚地說,人的臉型、眼珠顏色、牙齒排列,都只是一時的存在,且經常在變化之中。

但是,人相卻難得發生變化。

對我而言,過去明明曾遇見過,卻想不出他是誰——表示這一定是極為久遠的往事。

此人一身道土裝扮。

身旁還有兩位年輕道士隨侍列席,他們警視四周的模樣,絕非泛泛之輩。

乍看之下,只是個不起眼、到處可見的老道士,我卻感覺他維非普通道士。

“那位是何人?”

我向湊巧站在一旁的晁衡大人探詢。

晁衡大人回答:“那位是黃鶴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