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3/5頁)

見了鬼了……大方丈趴在天鼎之上,頭上的冷汗開始流下來。因為他意識到了,就算是真的不知道什麽原因,裏面多了一這根“極兇”的簽子,但是為什麽就在今天,自己搖出來了呢?

難道真不成,是天鼎顯靈了?

難道真的是……

錦衣衛在門口看著大方丈上躥下跳不明所以,以為高僧被嚇得走火入魔了,於是清清喉嚨,勉強喊道:“大師……”

“趕緊去稟報皇上。”大方丈終於開了口:“要出事,要出大事!”

己時,皇宮內。

宮裏面的小太監們都嘖嘖稱奇:平日裏,是見不到這麽多禦林軍和錦衣衛的;昨日剛剛聽說皇上喜得龍子,今日裏本來還期盼著賞錢,未曾想到賞銀沒見著,倒憑空多了這麽些個兵將。

“小太子剛剛出生,倒也不怕沖了皇宮之內的和氣!”太監們忍不住牢騷幾句,但是被幾名帶刀侍衛瞪上一眼,就該幹什麽幹什麽去了。

皇宮內,此時已經被禦林軍從外圍團團圍住;各個出入口,都由錦衣衛重重把守;就連宮殿之頂,也蟄伏著二十多名大內密探。

而此時,皇帝正在太宮之內祭祖,予以慰告上蒼今天喜得龍子。靈牌所在的靈虛宮的四面墻壁上,鑲嵌著往日裏所抽的平安簽。和門外近在咫尺的兵荒馬亂不同,這裏面依舊樂享太平。而今日跪在門口的不僅僅是負責傳簽的錦衣衛統領,還有當朝國師。兩人卻不知該如何開口,只能捧著大兇的竹簽,被兩名大內密探緊緊按住跪在地上,抖得像篩糠一樣。

“傳旨。”皇帝在香爐裏插上了手裏剛剛點燃的千年香,一股溫和平靜之意四散飄開:“凈通寺大方丈屍位素餐,賜淩遲。凈通寺眾僧護國不利,但念得彼日裏詠頌經書有功,賜全屍。另,即刻選舉國內高僧入住凈通寺,接任方丈一職,為國祈福。”

外面有人得令,匆忙地跑了出去。國師聽完聖旨已經幾近昏倒,而地上跪著的錦衣衛統領好歹也是武將,若不是咬緊了牙關,恐怕此時已經要失禁了。

皇帝走了出來,輕描淡寫地接過竹簽,並沒有頃刻間龍顏大怒;相反,皇帝似乎還帶著幾分興趣。

“起來吧,與兩位愛卿無關。”皇帝說道。

兩人只是口稱罪該萬死,卻依舊沒有起來。

“大方丈殉死之前,可有什麽口信?”皇帝問道,轉身帶著竹簡走進了靈虛宮;雖然這不是一根平安簽,但是皇帝照例找了一個位置,放下了這根禍源。

“天地祥和……不似是天災人禍……”國師似乎找到了一線生機,匆忙說道:“大方丈之前已經入禪請神,說怕是有人要對皇上龍體不利。”

“那麽說,是刺客。”皇帝聳聳肩,不以為然:“怪不得整個京城的兵馬都被調過來了。”

說著,皇帝放眼遠眺:“滿城盡是精兵強將,如諾真有謀反之人,也如同螳臂當車……何以來大兇之兆……?況且,近幾年內,雖然天下歸心,但是東瀛、南苗、西蠻、北山,各個都有窺探中原之意,刺客之事雖未曾聲張,但是也有過那麽幾次。只不過,每日只要取得平安簽,朕必會化險為夷、逢兇化吉。今日之事……”

說著,皇帝頓了頓。

只是,沒有人敢接這個話茬。

“罷了,諒你們也沒人敢說。”皇帝依舊一臉事不關己:“昨日得了太子,今日天鼎就賜我大兇之兆,很難讓人覺得沒有關聯。你們一定有人猜測,昨日的太子,就是兇兆之源……”

“這……”國師終於接住了話茬:“這無從說起啊……皇上乃是天子,天子所誕龍種,乃是我朝臣民所幸,保我江山可傳千秋萬代,實乃天下大吉……”

“啰裏啰嗦的。”皇帝打斷了國師的一頓溜須拍馬,嚇得國師不再開口:“總之,你能保證,太子和大兇之事無關嗎?”

國師思忖良久,只能跪在地上,不敢再有絲毫表態。

“傳旨。”皇帝拍了拍身上的香灰,看來是準備起駕回宮了:“昨日太子,即刻投入永生井,不納入族譜;誕下太子的嬪妃,剁為肉泥,做長善包子分送給貧苦百姓。另外……”皇上頓了頓,轉過身繼續吩咐道:“令禦膳房準備點開胃的點心,朕有點餓了。”

皇宮之內,如同往日一般平靜,除了一兩聲不會被人聽到的慘叫之外,流水般的到了夜晚。似乎大兇之兆只是一個假象,今天又會是一個平安的日子。

今日本來是十五,月圓得如此好看。本來準備的賞月大會,也無疾而終。宵禁提前了不少,剛剛入夜就已經聽不到什麽喧嘩之聲,只有幾聲蟬鳴,不遠不近。

而皇帝此時並沒有入寢,依舊在書房裏批著奏折。拋開近日裏國務繁忙以外,皇帝其實也很想親眼看看,究竟是什麽樣的刺客,能讓天鼎給出“大兇”這樣可以撼動大明江山根基的預示。